建設局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時間:2022-05-31 11:05:00
導語:建設局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適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立足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功能定位,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努力形成人和自然較為和諧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樞紐型大交通構架,加快城鎮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城市建設和管理體制,實現城市建設由內向外的戰略性轉變。
一、強化環保綠化建設,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并舉,在水環境治理、大氣環境治理、固體廢物處置、重點工業區綜合整治和綠化建設等五個方面取得突破,不斷改善城市綜合環境質量。
繼續大力推進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帶動全市中小河道整治,明顯改善水環境質量。通過有系統的截污、治污、調水、清淤和兩岸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使整治河道基本消除黑臭,逐步恢復水生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廣使用天然氣,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和監控,加快電廠脫硫治理步伐。到**年,機動車尾氣治理達標率達到90%,各大氣功能區全面達標。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污染治理從末端處置向源頭和過程控制的轉變。加快固體廢物處置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進程,推動各類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置,加快垃圾處理從簡單填埋向多元化綜合利用轉變,市區垃圾分類收集的地區達到90%,建設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系統。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嚴格限制高能耗、有污染的產業,推廣集中供熱,完善污水排放和處理系統,重點完成吳淞和桃浦工業區綜合治理。
以建設中心城區大型公共綠地和郊區“人造森林”為重點,完善綠地布局,豐富植物類型,逐步建立起環城綠帶、楔型綠地、綠色走廊(干道和河道綠化)、大型綠地與郊區森林相配套、平面與立體綠化相結合、有**特色的都市綠化系統。
二、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推進國土開發與整治
立足于為**長遠發展儲備后備資源,保護和利用土地、礦產、海洋、水、灘涂和生物等自然資源,進一步搞好國土開發與整治。
嚴格控制耕地占用,保持耕地占補平衡。結合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對基本農田進行土地整理,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00萬畝以上。對污染物入海實行總量控制,合理開發和保護沿海灘涂、岸線和海洋資源。嚴格控制市域范圍內長江段的污水排放,保護陳行水庫和青草沙準水源地,加強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促進水資源的保護和綜合利用。結合長江口整治、杭州灣北岸治理、**化學工業區和浦東機場建設,實施海塘促淤保灘工程,在保護濕地資源的條件下適度圍海造地。要加強地質環境監測,繼續控制地面沉降。
加強對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長江口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等建設。**年自然保護區占全市國土面積達到112%。
三、構筑現代化基礎設施,強化交通樞紐功能
以深水港建設為突破口,推進“三港三網”建設,加快形成聯系世界、服務全國、城鄉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較為完善的市政設施框架。
加快深水港建設。根據國家戰略,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兄弟省市聯合協作,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設和完善鐵路、公路、內河等集疏運網絡,大力推動集裝箱多式聯運。要建成外高橋港區三期、四期工程,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劃完善長江口航道整治。擴大國際集裝箱運輸的航線覆蓋面和航班次數,加強與周邊港口及相鄰省市的合作,建設區域性航運交易市場和航運信息中心。加強物流規劃,改善航運服務,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建設快速、高效的海上安全保障系統。
繼續推進航空港、信息港建設。建設浦東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增加機場的國際航線覆蓋面,完善浦東國際機場功能,加大航班密度,改善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初步確立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地位。繼續完善大容量、高速率、廣覆蓋的寬帶主干網,加快建設具有多種接入方式的寬帶接入網,建成全市集約化信息管線系統,促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三網融合”,實現各類基礎運營網絡的互聯互通和網絡資源的共享,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使**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通信樞紐之一。
重點建設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和內河航道網。建設明珠線二期、磁懸浮列車示范運營線工程等200公里左右軌道交通,基本形成由“十字加環”和若干射線組成的軌道交通網。新建、改建滬崇蘇等500多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市域高速公路網。以建設集裝箱集疏運通道為重點,加快內河航道整治,形成以“一環十射”為骨架的內河航道網。
完善中心城道路體系。拓寬改造一批內環線內次干道路,全面建成城市輔助環線,完善內、外環線間聯接道路。全面建成盧浦大橋、外環線越江隧道、復興東路隧道、大連路隧道。加快建設內外換乘樞紐,加強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市域交通與對外交通間的換乘銜接。建設以停車場為重點的城市靜態交通體系。
推進鐵路建設。建成鐵路**南站,重點建設與國際航運中心相配套的鐵路線,規劃建設浦東沿海鐵路、滬乍(浦)鐵路,適時建設京滬高速鐵路**段和滬杭客運專線**段。積極調整能源結構。以天然氣建設為重點,擴大電力、燃氣消費,控制煤炭消費,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初步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給體系和合理的能源消費體系。到**年,形成3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能力,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到60%左右。重點抓好西氣東輸配套工程,建設東海天然氣擴建工程、石洞口燃氣電廠。建成吳涇電廠八期和外高橋電廠二期。加快電網建設,建設西電東送配套工程,提高接受市外來電能力。
完善城市給排水系統。推進城鄉統籌供水,控制地下水開采總量,強化節水管理。改善市民飲用水水質,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分質供水。重點改造和完善外環線以內一批排水系統,使建成區達到排水標準。建設蘇州河截污等工程,加快完善市區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使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
四、提高中心城區整體質量,加快郊區城鎮建設
著眼于**城市帶的整體協調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中心城區現代化水平,加強郊區城鎮建設,健全市域城鎮體系。
以外環線及環城綠帶為隔離帶,控制中心城向外擴張蔓延。要在高起點規劃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完善交通樞紐功能,提高服務設施能級檔次。結合市區服務業布局調整、大型公共綠地和休閑娛樂設施建設以及社區服務業發展等,建設一批地區級和社區級公共活動中心。加快內外環線之間大型居住區建設,推動蘇州河、黃浦江親水地帶的綜合改造,優化中心城住宅布局。加強地下空間的規劃和開發,整體優化城市布局。以搬遷南浦大橋與楊浦大橋之間的客貨運碼頭為重點,加快調整黃浦江兩岸功能布局,規劃建設具有休閑、觀光旅游、航運交易、國際客運等功能的城市景觀帶和都市型產業帶。
重點推進郊區新城、中心鎮建設。要完善發展政策,依托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經濟,明確城鎮功能,形成特色風貌,吸引人口集聚,加快“一城九鎮”的發展。重點開發建設松江新城以及朱家角、安亭、高橋等中心鎮。要處理好老鎮保護改造與新鎮建設的關系,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城鎮開發建設的新機制。要結合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的布局,規劃建設多功能、現代化的臨江沿海產業帶。要抓緊制定崇明島總體開發戰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推進東灘的試點開發,著力保護好崇明的生態環境,為大規模開發作好準備。
五、完善綜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在繼續加強專業管理的同時,積極推行綜合執法,引入市場機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明晰市和區(縣)兩級政府城建城管職責,理順條塊關系,完善城建法規規章,建立市、區、街道(鎮)相互銜接、合理分工和規范高效的城建綜合執法框架。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養分開”,建立市政、綠化、環衛等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廣泛應用信息與網絡技術,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努力增強國民經濟動員潛力,提高國民經濟的應急保障能力和快速動員能力。加強地震、民防、消防、防汛、氣象、急救、安全生產等工作,建立健全防災、抗災、救災相結合的城市綜合減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