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5:52: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案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個案管理監(jiān)護方式
個案管理的概念最早于1970年提出,目地是為了控制通常由災難性的事故或疾病引發(fā)的高額保險要求[1]。如今,基本上每一個專業(yè)的健康保險公司都擁有一整套個案管理的程序用于對顧客健康保險服務的監(jiān)督和管理。這種由支付組織(如健康保險公司、保健組織)來執(zhí)行的個案管理屬于外部的個案管理。1990年代中期,為降低成本,醫(yī)院不得不加強各種治療措施的管理和控制,并盡量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由此,醫(yī)院開始認識到個案管理模式對于計劃、管理患者的治療和縮短住院天數的重要性。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個案管理在促進患者康復和降低醫(yī)療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
一、個案管理的定義
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政府為了解決醫(yī)療費用上漲的問題,通過推出個案管理方式,在有效降低醫(yī)療費用的同時,亦保證了患者在整個醫(yī)療過程中得到必需的醫(yī)療服務。美國護理個案管理委員會(CommissionforCaseManagerCertification)對個案管理的定義為:個案管理(CaseManagement)是一個充分合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評估、計劃、執(zhí)行、協調、監(jiān)督和評價來選擇醫(yī)療服務,以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通過多種交流和選擇治療條件而達到醫(yī)療服務高質量,收費又合理的結果。因此,個案管理不是停留在某一階段,也不局限于某個醫(yī)療單元,而是發(fā)生在持續(xù)醫(yī)療的全過程中,旨在不斷滿足患者的需求[3]。在大多數的個案管理系統中,護士充當了個案管理責任人(CaseManager)的角色[4]。護士作為就診患者的合作者、協調者,確保以最少的資源,滿足患者的醫(yī)療需求和目的。此外,個案管理涉及到與其它醫(yī)療專業(yè)人員的合作,所以個案護理管理責任人必須具備良好的公關技巧。由于需要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而護士又是唯一具有這一資格且能夠給患者直接提供多種護理服務的專業(yè)人員。個案管理責任人所從事的工作是復雜的,并富有挑戰(zhàn)性。大多數從事這項工作的護士至少具備5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少數情況下,由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康復醫(yī)師或其他專業(yè)的人員擔任個案管理的責任人。盡管專業(yè)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目標,在患者持續(xù)治療的全過程中通過協調,減少醫(yī)療費用[5]。
二、個案管理的組成
個案管理是一個共同參與的過程,以明確個體的健康需求,為其提供便捷的服務、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降低醫(yī)療成本、提高護理質量為目的。個案管理的實施包括5個部分,即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和反饋[6]。
1評估
個案管理降低醫(yī)療成本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健康保險理賠中實施個案管理的必要性;健康保險理賠管理中個案管理的實施過程;實現個案管理的條件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健康保險賠付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理賠人員必須根據特定的保險對象和索賠事件來開展賠付工作、投保人隱瞞病情康復進展,或者不積極參加治療的現象并不鮮見、保險理賠管理自疾病或索賠發(fā)生時即開始介入,直到被保險人康復或重返工作崗位為止、調查及評估、理賠人員在獲得與索賠者相關的背景資料時,要注意加強雙向溝通、制定個案行動計劃、讓客戶承擔起對計劃完成的責任,積極配合,盡快地返回到工作崗位、尋求資源與協作、營造新的理賠管理模式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個案管理是一種促進患者康復降低醫(yī)療成本的管理模式,是一個多方協作的系統工程。通過分析在健康保險理賠過程中運用個案管理的意義和實施過程,總結了實現個案管理的必須條件,為保險公司降低保險賠付成本,控制經營風險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論文關鍵詞:個案管理健康保險理賠
一、健康保險理賠中實施個案管理的必要性
健康保險賠付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理賠人員必須根據特定的保險對象和索賠事件來開展賠付工作。例如傷病收入保險是對被保險人發(fā)生傷病后不能正常工作而給予的收入補償,當保險人康復或返回到工作崗位時將停止給付。這類健康保險的賠付與疾病持續(xù)的長短以及投保人重新投入工作的意愿密切相關。而這又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被保險人自身的主觀因素,這其中既有與保險動機無關的主觀狀態(tài),如被保險人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等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和身體機能的恢復,又有與保險動機相關的心態(tài),如投保人為了取得保險賠付情愿一直處于疾病狀態(tài),將保險賠償金作為收入損失的一種長期補償,使其實際收入與正常工作時相差無幾。
因此,在種種心態(tài)的趨勢下,投保人隱瞞病情康復進展,或者不積極參加治療的現象并不鮮見。此外還有相當多的外界因素也增加了保險公司賠付的風險,如使投保人重返工作崗位的職業(yè)培訓效率低下,或者投保人不及時向保險公司披露他們已經重返工作崗位或不同的工作的信息。因此,建立一套基于索賠者全面資料的管理信息系統,本著給付應該的賠償,幫助患者恢復工作能力的理賠原則,針對具體索賠事件進行個案管理,將是健康保險理賠管理的一個有效手段。
我國個案管理模式應用
1個案管理模式概述
1.1個案管理定義
關于個案管理的定義,國內外相關學者與機構仍在不斷探索與完善。美國個案管理協會[3]將個案管理定義為:個案管理包括評估、計劃、實施、協調、監(jiān)督和評價所選擇的治療和服務的合作性程序。該程序通過與患者的交流并協調可利用的資源來滿足個人的健康需求,從而促進高質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醫(yī)療結局。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NurseAsso-ciation,ANA)下轄的美國護士認證中心[4]將其定義拓展為“積極地參與到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選擇和確定中,提供和協調滿足患者需求的全面的醫(yī)療服務;通過縮減不必要的或重復的服務,促進高質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結局”。我國臺灣學者[5]認為,個案管理是臨床醫(yī)療管理系統之一,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包括多學科參與的照護方法,對于高花費及高變異性的患者提供整體性、持續(xù)性、協調的照護,包括標準化地利用資源,提供一個持續(xù)性的醫(yī)療照護計劃,持續(xù)不斷地監(jiān)測,以達到事先預定的目標。綜上所述,個案管理是一種管理性照護的方法;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程序,其注重各醫(yī)療團隊成員間的協調和合作,以個案為中心,以整合和提供服務為重點,最終達到成本效益和質量兼顧的目標。
1.2個案管理模式
任何醫(yī)療或護理模式均聚焦于個體及群體的健康、疾病或恢復的需求管理。個案管理作為新醫(yī)療體制下應運而生的新型醫(yī)療管理模式,仍在進一步發(fā)展中。目前護理領域中,將個案管理作為一種護理模式還是干預模式的認識仍存在歧義。較認可的個案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6-8]。一種為護理個案管理模式,也稱為院內護理個案管理。該模式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波士頓新英格蘭醫(yī)學中心,其借用工程學和其他領域的規(guī)劃和并發(fā)管理原則,用于改善醫(yī)療護理結局,以達到平衡醫(yī)療支出、過程及結局的最終目標。這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的一種拓展和延伸,也是醫(yī)院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醫(yī)療護理過程。隨著這種模式的廣泛應用,一些類似個案管理計劃、流程及臨床路徑等的文書也逐漸發(fā)展起來。第二種模式為發(fā)展于亞利桑那州的杜克森醫(yī)學中心的社區(qū)個案管理模式,也稱為院外個案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個案管理者伴隨高危患者從急性病房一直到長期的社區(qū)單元,他們的服務對象主要為長期慢性病的患者。個案管理者是患者的合作伙伴,因此,個案管理者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長期的,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連續(xù)性護理。
1.3護理個案管理模式的內涵
個案追蹤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
摘要:目的:利用個案追蹤法提高麻醉護理技能,降低麻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方法:建立質控小組,完善與追蹤表內容相匹配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培訓質控小組成員學習個案追蹤方法,按照每周追蹤2例的頻次,在10:30~16:00期間,確定麻醉復蘇高峰段為追蹤時間進行追蹤。結果:壓瘡發(fā)生率下降0.6%,精麻藥品管理合格率上升11%,輸血質量合格率100%,全麻復蘇患者導管脫落率下降2.9%,全麻患者墜床發(fā)生率為0。結論:個案追蹤法有利于提高麻醉護理技能,降低麻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個案追蹤法;麻醉;護理
在發(fā)達國家,麻醉護士早已是一項傳統行業(yè),美國和波蘭開展麻醉專科護士教育已有近1個世紀的歷史[1]。隨著我國醫(yī)療改革的逐步完善,護理行業(yè)日趨細化,開始向專職化發(fā)展,麻醉護士成為我國近年來新興的護士工作種類。我國對麻醉護士的培養(yǎng)和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2]。個案追蹤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訪談其就醫(yī)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證實醫(yī)院護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護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規(guī)范護士行為,防止護理不良事件,提升護理質量[3]。我院自2015年起運用個案追蹤法結合按能級分層次培訓,在提高麻醉護理技能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追蹤患者納入標準:全麻,ASA評分Ⅱ級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術患者10474例,復蘇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鏡手術2229例,其它類手術4302例。我院麻醉復蘇室床位11張,護理人員15名,職稱包括主管護師2名、護師8名、護士5名,學歷為本科11名、大專4名。
乳腺癌病人個案護理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術后病人提供個案護理管理,改善病人術后肩關節(jié)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方法]將96例乳腺癌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粉紅天使團隊”個案護理,乳腺專科護士建立個人檔案,組織、協調團隊心理咨詢師、營養(yǎng)師、康復師、傷口師、PICC專科護士對其開展個體化護理服務。分別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采用肩關節(jié)活動量表(ROM)和癌癥康復評價系統簡表(CARES-SF)對病人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術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肩關節(jié)前屈、外展、內外旋、后伸的活動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總分、生理維度、心理社會維度、與醫(yī)務人員關系維度、性功能維度、婚姻關系維度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病人進行個案護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肩關節(jié)活動度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團隊管理;個案護理;護理管理;生活質量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乳腺癌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的手術模式,發(fā)展至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和靶向治療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1]。病人在長期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涉及治療、功能康復、營養(yǎng)、心理等多種學科,需要具備多種學科專業(yè)護理團隊對病人疾病信息進行評估、整合、分析、計劃、實施,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及時信息溝通、反饋,讓其充分了解治療進展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病人對治療信息的獲取及決策,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健康行為,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病人滿意度[2]。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yī)療護理服務理念,我科積極探索成立“粉紅天使團隊”,借鑒國外個案管理的經驗,結合我科現狀,將團隊管理理念引入到對病人的個案護理管理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年齡18歲~66歲(49.65歲±6.56歲)。納入標準:①成年女性;②經病理確診原發(fā)乳腺癌,疾病分期為Ⅰ期、Ⅱ期、Ⅲ期并且知曉自身病情;③居住地為武漢;④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及電話隨訪、訪視。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不能配合;②非原發(fā)性乳腺癌;③其他系統嚴重疾病;④低于1年預期生活時間。
英語個案研究教學管理論文
摘要: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論”是認知心理學的重要學習理論之一,其所倡導的“主動學習”是現今學生學習的一個主導方向。本文中,筆者通過個案研究闡明了在小學英語教學這個領域里,“發(fā)現學習論”具有非常高的實踐應用價值。
關鍵詞:發(fā)現學習論;小學英語教學
一、發(fā)現問題
(一)理論及現實基礎
布魯納在其1966年出版的被教育界譽為經典之作的《教學理論之構建》中有如下陳述:“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某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學習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
現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始于三年級。筆者根據5年的家教經驗,從牛津版的小學英語課本發(fā)現:小學的英語教學旨在通過大量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對英語有直觀的模擬認識,但學生對其中缺乏應有的邏輯思考,以至于到了初中很難適應“邏輯學習”,甚至有些優(yōu)秀的學生都不能順利完成從“模擬學習”到“邏輯學習”的轉變。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為此,筆者根據自己對英語的認識,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英語思維,讓小學生能自主學習,而這也恰好與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論”不謀而合,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行政管理論文-成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實施個案監(jiān)督的思考
行政管理論文
2000年,合肥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設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對“汪倫才案件”實施監(jiān)督,查清了“汪倫才案件”的真相,使普通民眾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涉案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得到查處,維護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尊嚴,提高了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社會反響強烈,全國多家新聞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或轉載,其中《合肥晚報》的“汪倫才案件系列報道”還被全國人大評為2001年度宣傳人大制度好新聞一等獎。
采用特定問題調查這一法定形式,對社會反響強烈的具體案件實施監(jiān)督,是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立以來的首次,這是個案監(jiān)督形式的的一次勇敢嘗試和重大突破。這一成功的實踐為個案監(jiān)督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先例。
一、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是法律規(guī)定的強硬的人大監(jiān)督形式
所謂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是指人大及其常委會為查證某個重大問題而依法定程序組織的調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可以組織關于特定問題的調查委會;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主任會議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書面提名,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議組織關于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由全體會議決定。調查委員會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組成,由主任會議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請全體會議通過。調查委員會應當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調查報告。常務委員會根據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可以作出相應的決議。從法律規(guī)定可以看出,這是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強硬的監(jiān)督措施,它的特點在于:一是特定問題調查不同于人大的一般調查,它是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監(jiān)督職能的活動。二是特定問題也不同于一般問題,它是指某項特殊或重大的問題。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就“汪倫才案件”成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正是因為這一案件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上述特性。“汪倫才案件”緣于1996年11月肥東縣財辦下屬企業(yè)負責人汪倫才與承包人王某某因承包結算引起的爭吵撕拉案件。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糾紛,由于一些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個別司法人員在辦案中置公民權益于不顧,不能公正司法,致使案件性質變?yōu)樾淌掳讣瑲v時三年多才作出終審裁定,給當事人及其家庭帶來極大傷害。雖最終裁定受害人無罪,但有關部門不追究作假誣陷者的法律責任,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得不到應有賠償;案件涉及市、縣兩級公、檢、法機關以及市、縣兩級衛(wèi)生部門和法醫(yī)鑒定單位,涉案面廣,社會影響大。我市人大常委會正是抓住了“汪倫才案件”的這些典型性,運用特定問題調查這一監(jiān)督形式實施監(jiān)督。其目的不是單純?yōu)橐粋€案件或給汪倫才一個說法,旨在通過這一案件的調查和深入剖析,找出我市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監(jiān)督和促進司法部門切實做到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和公正司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推進依法治市進程。
二、依法辦事是成立特委會監(jiān)督案件必須堅持的原則
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指導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和省、市人口計生工作精神,實現全縣人口基礎信息整合,為經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提供高質量的人口基礎信息數據,現就建立人口基礎信息共享平臺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政府牽頭、部門共建、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范圍內,相互提供共享信息,各取所需。
二、任務目標
充分發(fā)揮部門優(yōu)勢,整合部門基礎信息,建立覆蓋全縣、互聯互通、運轉高效、協調有力的人口基礎信息共享網絡,在縣級人口基礎信息平臺共享的基礎上,形成以部門、單位橫向交流,以省、市、縣、鎮(zhèn)縱向貫通應用的信息共享、使用和管理平臺,切實提高人口和計生管理工作水平,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huán)境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實施步驟
縣政辦人口基礎信息平臺實施意見
各鎮(zhèn)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yè)單位,各垂直管理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和省、市人口計生工作精神,實現全縣人口基礎信息整合,為經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提供高質量的人口基礎信息數據,現就建立人口基礎信息共享平臺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政府牽頭、部門共建、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范圍內,相互提供共享信息,各取所需。
二、任務目標
充分發(fā)揮部門優(yōu)勢,整合部門基礎信息,建立覆蓋全縣、互聯互通、運轉高效、協調有力的人口基礎信息共享網絡,在縣級人口基礎信息平臺共享的基礎上,形成以部門、單位橫向交流,以省、市、縣、鎮(zhèn)縱向貫通應用的信息共享、使用和管理平臺,切實提高人口和計生管理工作水平,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huán)境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講話稿
個案監(jiān)督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監(jiān)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講,個案監(jiān)督屬于受理申訴、控告和檢舉的范疇,不是一般地處理來信來訪,而是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則,對重大的、疑難的符合個案監(jiān)督條件的信訪案件進行督辦。去年,常委會機關共受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1571件(次),其中,內司工委受理647件(次)。內司工委對其中514件(次)教育說服信訪人息訪和重復上訪人息訴服判,作為一般信訪轉處的112件,交辦并要求報告結果的21件。在交辦和轉辦的案件中,支持司法機關處理結果的107件;依法監(jiān)督糾正或部分糾正的16件;正在辦理的10件。解決了部分群眾長期上訪、亟待解決的問題,維護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和促進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建設和諧我市作出了貢獻。人大加強個案監(jiān)督,呈現出以下四個明顯特點:
一、要充分肯定個案件監(jiān)督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
一是市人大常委會及其主任會議高度重視個案監(jiān)督工作。二是內司工委協助常委會實施司法個案監(jiān)督作了大量工作。三是縣(市)區(qū)人大常委會督促落實市人大交辦和轉辦案件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四是司法機關辦理落實人大交辦、轉辦案件工作有了很大進步。
二、要敢于正視問題,善于解決問題
個案監(jiān)督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行政執(zhí)法機關實施個案監(jiān)督還很少。對申訴人對行政機關行政許可、處罰、決定等具體行政行為的信訪和人大執(zhí)法檢查中發(fā)現的典型個案,有的一轉了之,落實較少。二是人大實施個案監(jiān)督的形式、手段和力度不夠。但在實際工作中,剛性監(jiān)督手段運用不夠。由人大常委會有關的工作委員會進行轉辦、交辦和督辦的多,提交主任會議和常委會審議、綜合運用各種法定監(jiān)督形式的很少,導致個別或者極少數部門敷衍搪塞人大個案監(jiān)督,人大依法加強個案監(jiān)督時出現了“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現象。三是司法機關對人大轉辦和交辦案件辦結率和按時回復率不高。總的看,市級領導和市級司法機關比較重視,基層司法機關和具體承辦人重視不夠。對人大督辦的案件,按部就班地運轉,速度不快,質量不高,往往難以按時結案、按期回復,還存在辦理結果與個案監(jiān)督意見“兩張皮”的現象,對人大監(jiān)督意見正確與否、吸納與否均不作出解釋、說明。
三、各級人大要進一步加強個案監(jiān)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