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落實“十三五”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29 09:59:44

導語:司法局落實“十三五”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落實“十三五”工作總結

“十三五”時期,是我縣加快建設“兩地一典范、美麗新九寨”、全面開展脫貧奔康、促進災后重建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時期。縣司法局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緊扣“全域發展、綠色崛起”總體戰略,圍繞“四個全域、四個九寨”戰略規劃,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重要職能作用,在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和基層依法治理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圓滿的完成了“十三五”規劃預定的工作目標。“十三五”期間:先后獲得“全國法治教育先進縣(2011-2015)”、“省政法系統先進集體”、“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改革示范建設單位”、“全省政法系統先進黨支部”、“省司法行政系統‘湯洪林’黨支部”、“省社區矯正工作先進集體”等多次榮譽表彰。

一、高度重視,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

(一)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縣政府法制辦、縣司法局重組,人員轉隸、“三定”方案、干部選拔任用等工作如期完成,隨著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的設立,司法局加快職能轉變,推動全縣司法行政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

(二)提升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司法部《關于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意見》,投資150萬元,完成全縣17個鄉鎮司法所維修改造和標識標牌標準化建設以及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

(三)加強基層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多渠道配齊配強司法所工作人員,加強培訓,積極有效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水平。

二、強化領導,法治宣傳教育成效顯著

(一)為“七五”普法提供堅實保障。召開全縣“六五”普法總結暨“七五”普法啟動大會,全面安排部署“七五”普法工作,落實具體責任。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為“七五”普法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統籌推進依法治縣工作。組建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制定了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工作規則、依法治縣辦工作細則等規章制度。對標依法治縣各項工作任務、標準、要求等全力推進依法治縣各項工作開展。

(三)夯實“七五”普法基礎工作。五年來,投資近150萬元提升縣、鄉、村三級法治文化,樹立法治宣傳欄、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墻、大型電子屏,開展法治文藝匯演,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先后成立“七五”普法講師團和組建藏漢“雙語”聯合宣講團18個。

(四)抓緊抓實法治宣傳工作。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度,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擴大普法宣傳覆蓋面。以“法律七進”為載體大力開展“法律政策八進”宣傳活動;全縣各中小學校均已配齊法治副校長,全縣110個村(社區)全部聘請法律顧問,配備率達100%。2016年被評為“2011-2015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2017年縣法治文化長廊被評為“省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五年來,共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500余場次,受教育12萬人次,編印各類普法讀物20余類、10萬余冊,制作普法宣傳品2萬余件,發放普法宣傳資料約15萬份,普法公眾號共推送法治宣傳教育信息248篇。

三、堅持依法行政,著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一)認真開展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機構改革以來,為縣政府常務會合法性審查397(其中重大協議81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11件,最大程度上保證文件制定質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法律風險。

(二)開展“減證便民”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對全縣104件規范性文件、涉及優化營商環境的政府規范性文件以及證明事項清單進行清理,進一步優化我縣營商環境,推廣實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三)大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健全行政復議案件辦理機制,優化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流程,提高行政應訴水平。2019年以來,共受理行政復議申請2件,依法審結2件。

(四)強化執法指導監督。嚴格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2019年和2020年舉辦2次州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縣考點),共計431參加,發放及換領執法證450個,注銷行政執法證件28個,重大行政處罰備案25件。

四、創新方法,基層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一)精確做好特殊人群的監管幫教。2017年以來投資40余萬元,建立起功能齊全、設備完整的社區矯正中心、宣告室、親情會見室。通過微信執法核查、手機定位等方式,精準掌握社區矯正人員活動軌跡。在重大活動和節日期間全面開展“大走訪”活動,確保監管安全。五年來我縣共接收社區矯正對象113人,共解除104人,共接收風險評估委托函153人次,其中未采納意見的有6人次,集中入矯宣告109人,目前我縣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305人,累計解除256人。現登記在冊矯正對象49人,其中緩刑46人,假釋2人,暫予監外執行1人,無一重新犯罪。

(二)開展刑法執行一體化工作。五年來組織12次145人次社區矯正對象開展警示教育、抗震救災、抗洪搶險和義務勞動。2017年8月以來新增109名社區矯正對象的入矯宣告,大大提高社區矯正執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提高遠程探視(會見)幫教系統應用效果。五年來,開通與邑州監獄、監獄、德陽監獄、雅安監獄、省女子監獄、成都女子監獄、崇州監獄的遠程視頻會見,幫助服刑人員親屬與監獄服刑人員申請(會見)幫教35人次,有83人次進行了遠程探視(會見),著力解決了“探視難”問題,減輕了服刑人員親屬的探監費用10余萬元。

(四)全面完成指揮中心建設。于2017年和2019年共投入75萬元,建成了集行政會議培訓、會見探視幫教、法律援助咨詢、社區矯正幫扶、人民調解工作等功能為一體的縣司法行政指揮中心。目前指揮中心和遠程視頻督查系統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全縣建立鄉(鎮)人民調解組織12個,村人民調解組織100個,社區人民調解組織10個,專業行業性調解組織18個。為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縣司法局在已建立5個品牌個人調解工作室的基礎上,在高速重點工程建設地雙河鎮松柏村成立全州首個“鄉賢調解室”,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結合“法律政策八進”活動,開展《人民調解法》宣傳25場次.完善公調對接機制,完成、雙河、城關、大錄4個派出所人民調解組織入駐工作,與信訪局聯合成立縣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縣12個司法所已建成省級規范化司法所,按照“一所一特色”要求,司法所開展“省級楓橋式”司法所創建工作。2016年來,全縣各類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966件,涉及金額364.58萬元,成功調處953件,成功率達98.6%。

五、強化措施,高效開展各類法律服務工作

(一)大力倡導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到經濟建設的各個層面,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服務團的作用,組織民營企業開展免費法治體檢,幫助民營企業有效預防和化解法律風險。

(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2018年投資40余萬元建立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完善公檢法部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窗口標準化建設。落實法律援助律師在公安看守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和檢察院值班制度。

(三)建立律師信訪接訪制度。組織律師參與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五年來,累計組織律師參與接訪達60余次,接持上訪群眾480余人次,化解各類糾紛60余起。

(四)貫徹落實“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和“減證便民”要求,拓展公證服務范圍,五年來,共為群眾辦理公證業務1351件。

(五)加大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切實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力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五年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8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2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76件),審查起訴階段為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幫助5件,免費法律文書541份,接待群眾來電來訪法律咨詢2615人次。

六、突出重點,努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先后選派3名優秀干部到扶貧一線任扶貧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入戶宣傳、宣講政策等,做好精準幫扶。五年來,共計投入幫扶資金10余萬元,用于幫扶村發展集體經濟,修建集體公共設施等。

七、緊抓職能、有序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縣司法局緊緊圍繞“服務災后重建”,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增手段、添措施。一是強化重建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廣泛開展城鄉規劃、征地拆遷、財產損害賠償、合同、勞動爭議等與重建緊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重建法律知識,提高依法重建意識。編印發放《以案釋法——用身邊的案例教育身邊的人》10000冊、《縣7.0級地震法律知識宣傳冊》、《“8·8”縣地震法律知識指南》各600冊。深入鄉高速公路C1合同段項目經理部、鎮社區、村、村、村開展災后重建法律法規宣傳,為全縣災后重建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二是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及時提供前瞻性、針對性的法律服務。以重建中涉及合同、繼承、委托等公證事項作為服務重點,在災后重建過程中開設“公證綠色通道”;暢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工傷等勞動爭議事項就地提供法律援助;選派律師和公證員擔任法律顧問,重點開展涉及重建法律知識宣傳、合同協議審核等法律服務工作,為災后重建把好法律關,推進重特大重建矛盾的依法解決,保障重建項目的順利推進。三是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職能作用。全面動員全縣各級人民調解員,全系統、全方位參與災后重建矛盾糾紛的預防、排查、調處、分流等工作,為災后重建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