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權設置方案

時間:2022-07-22 08:23:00

導語:礦業權設置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業權設置方案

根據省國土資源廳安排,文山州已作為全省2個礦業權設置編制工作試點州之一,為了做到有計劃地設置礦業權,按照2007年5月11日召開的全州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會議精神和《文山州國土資源局關于認真做好礦業權設置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文國土資發〔2007〕69號)文件要求,實現我縣礦產資源的統籌規劃,優化礦業結構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更好地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結合我縣礦業開發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縣位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西部,國土面積3827平方千米,全縣現已發現的礦種有錳、鐵、鉛、鋅、金、鋁、銻、汞、銅、鈷、鎵、煤、沸石、膨潤土、白云石、硅石、耐火粘土、泥炭、石灰巖、冰洲石、瑪瑙、花崗巖等20余種,共有礦產地92處,其中中型礦床7處,小型礦床12處,礦(化)點73處;黑色金屬礦34處,有色金屬礦28處,貴金屬礦3處,能源礦產12處,非金屬礦15處。

(一)探礦權設置現狀

目前,全縣境內共設置探礦權41個(含跨縣勘查項目13個),勘查總面積527.30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6%,其中鐵礦勘查5個,勘查面積49.58平方千米,錳礦12個,勘查面積129.45平方千米,鉛鋅礦6個,面積11.55平方千米,鋁土礦5個,面積66.93平方千米,金礦8個,面積165.94平方千米,煤礦5個,面積為103.85平方千米。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錳、鉛鋅、煤及建材原料上。截止2007年6月,全縣共有礦山企業91個,礦區總面積32.33平方千米。其中煤礦企業8個,礦區面積12.15平方千米,實際生產能力10.43萬噸/年;鉛鋅礦企業5個、礦區面積2.8106平方千米,實際生產能力16.5萬噸/年;錳礦企業16個,礦區面積7.7458平方千米,實際生產能力38.88萬噸/年;膨潤土礦企業4個,礦區面積5.39平方千米,實際生產能力4萬噸/年;沸石礦企業1個,礦區面積0.0449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6萬噸/年;磚瓦用頁巖礦企業11個,礦區面積0.50773平方千米,實際生產能力1.15億塊/年;水泥用石灰巖礦企業3個、礦區面積0.91236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61.28萬噸/年;電石用石灰巖礦企業1個,礦區面積0.842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20萬噸/年;磚瓦用粘土礦企業2個,礦區面積0.0825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1500萬塊/年;水泥用砂礦企業1個,礦區面積0.119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2萬m3/年;建筑用砂礦企業2個,礦區面積0.0327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1.5萬m3/年;建筑用石灰巖礦企業36個,礦區面積1.084平方千米,設計生產能力232萬噸/年。

(三)礦產地質勘查、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礦產地質勘查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境內地質工程度較高的礦產地均已開發利用,有的礦山資源已近枯竭,一些有開發潛力的礦種和找礦潛力較大的成礦遠景區未進行系統地質勘查工作,資源不清成為制約*縣礦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礦山規模小。除斗南等骨干礦山外,境內絕大多數礦山規模很小,大量的礦山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后,大礦大開,一礦多開,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現象較普遍,綜合利用程度低,破壞和浪費了礦產資源。

3.礦政管理工作難度大。由于部分礦種埋藏淺,在無勘查無開采設置的情況下,無證開采,私挖濫采破壞礦產資源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4.礦山地質環境狀況有待改善。部分礦山企業在忽視地質環境治理和保護的情況下,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采礦活動誘發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污染水源、毀壞農田、森林的現象時有發生,給社會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四)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按照《*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的積極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強縣步伐的目標。立足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錳、鋅、鋁為重點,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和綜合利用力度,完善采、選、冶配套,加快技改步伐,注重環境保護,利用先進科技,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迅速提升冶煉企業能力,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根據《2001年—2010年*縣礦產資源規劃》,結合我縣礦業開局,逐步實現礦業權設置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合理化。

1.錳礦:目前,*縣鐵合金冶煉企業已初具規模,以阿舍、平遠、江那三個鄉(鎮)為工業基地的礦冶企業近20家,按*縣“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要求,2010年將達到年生產鐵合金36萬噸的生產能力,與之相比年耗礦石量40萬噸,加上相鄰的馬塘工業園區冶煉企業原礦需求。預測2010年對我縣錳礦石需求量將超過60萬噸。

2.鉛鋅礦:*縣與云銅(集團)云銅鋅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10萬噸電鋅冶煉項目,按年產10萬噸電解鋅計算,建成投產后每年需消耗30萬噸鉛鋅礦原礦。

3.能源礦產:按發展規劃要求,我縣2010年原煤產量將達到年產20萬噸,以滿足全縣經濟發展的需求目標,實現規模化,規范性發展。

4.建材及非金屬: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將促進以水泥、磚、墻體材料為主的建材產品的市場需求,以石灰巖、頁巖、膨潤土為主的非金屬礦產應用領域日益擴大,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前景。按規劃要求到2010年,全縣水泥年產量將達到200萬噸,紅磚3億塊,膨潤土10萬噸,鋁土礦20萬噸,電石20萬噸。

二、礦業權設置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結合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按照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遵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原則,有計劃地統籌安排礦業權設置,實現礦業權設置科學化、規范化和合理化,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秩序,實現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全縣礦業經濟的持續和健康發展。

三、礦業權設置的目標和任務

*縣礦業發展的總目標是:重點開發錳礦、鉛鋅礦,大力發展以水泥、頁巖磚為主的建材業,穩步開展貴金屬、煤和鋁土礦,努力推進沸石、膨潤土的科研與開發利用。逐步形成金屬、非金屬礦產并舉,資源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的礦業可持續發展格局。為進一步摸清家底,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本次礦業權設置規劃適用期限為2007年—2010年。

(一)探礦權設置規劃

為體現優勢礦產向優勢企業集中,重點解決優勢企業的后備資源儲備問題,通過開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和鼓勵礦山企業為接替資源開展礦區外圍及深部資源的勘查,使耗減的礦產資源儲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充和增加。根據全縣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和目前尚未設置探礦權的空白區域,共有礦化異常點41處(含2006年度探礦權清查已注銷的5處)。分別為錳礦異常點15處,煤礦異常點5處,鉛鋅礦異常點3處,鋁土礦異常點2處,金礦異常點8處,鐵金屬礦異常點4處,汞礦異常點1處,另有硅石、瀝青油苗和泥炭礦異常點各1處(詳見附表1)。

1.2007年度,擬設置錳礦探礦權2個,鐵多金屬探礦權1個,煤礦探礦權1個,鋁土礦探礦權1個。

2.2008年度,擬設置錳礦探礦權3個,鐵多金屬探礦權2個,鋁土礦探礦權1個,煤礦探礦權2個,金礦探礦權2個,鉛鋅礦探礦權1個,汞探礦權1個。

3.2009年度,擬設置錳礦探礦權5個,鐵多金屬礦探礦權1個,鉛鋅礦探礦權2個,金礦探礦權3個,煤礦探礦權2個,硅石礦探礦權1個。

4.2010年度,擬設置錳礦探礦權5個,金礦探礦權3個,瀝青油苗和泥炭探礦權各1個。

(二)采礦權設置規劃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結合全縣礦產資源規劃和*縣“十•一五”發展規劃及相關產業政策,為確保地方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根據已設置的41個探礦權勘查工作進展情況,通過必要的行政和市場手段,有計劃地對資源開發進行合理配置(詳見附表2)。

1.2007年度,擬設置錳礦采礦權2個,煤礦采礦權1個,鉛鋅礦采礦權1個,鋁土礦采礦權1個。

2.2008年度,擬設置錳礦采礦權4個,煤礦采礦權1個,鉛鋅礦采礦權2個,鐵礦采礦權2個,鋁土礦采礦權2個,金礦采礦權4個。

3.2009年度,擬設置錳礦采礦權3個,煤礦采礦權3個,鉛鋅礦采礦權3個,鐵礦采礦權2個,金礦采礦權4個。

4.2010年度,擬設置錳礦采礦權3個,鐵礦采礦權1個,鋁土礦采礦權2個。

5.根據全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及城鎮化進程加快,將會促進以水泥、磚、砂石料等為主的建材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加,2007—2010年,計劃對經濟發展快的鄉(鎮)每年擬設置2-3個石灰巖采礦權;對磚用頁巖礦儲量豐富的鄉(鎮)每年擬設置1-2個采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