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精神文明建設對企業的保障作用

時間:2022-12-13 04:07:00

導語:試論精神文明建設對企業的保障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精神文明建設對企業的保障作用

曲建文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寧夏銀川750002)

[摘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加強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因為企業管理與企業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現代企業只有面向市場,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優化企業形象,才能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這也是現代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素質思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目標的根本要求。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貫穿著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致力于發展生產力,與此同時,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目標。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廣大企業緊密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好開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突破口,積極探索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豐富內容與實現形式,探索出一些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好形式,收到顯著成效,創造出了寶貴的經驗,值得認真思考。

一、探索出了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

1、建設好企業領導班子,培養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首先是加強企業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許多企業黨委非常重視中心組學習,堅持六個注重:注重學習制度建設;注重提高理論素養;注重以虛帶實,學理論、議大事、出思路;注重有的放矢;注重聯系思想實際,著眼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重發揮黨委中心組學習的輻射帶動作用。一些企業還開展了評選優秀領導干部活動,推進企業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其次是強調企業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企業各級干部與廣大職工朝夕相處,一言一行,群眾看得最清楚。領導干部說話硬不硬,有沒有號召力,關鍵在于自身正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上海燈具鑄造廠由于領導干部處處以身作則,吃苦在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位職工的心坎上,因而該廠連續八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再次是狠抓企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通過具有透明性、可操作性和可監督性的制度來約束企業干部;對領導干部在經營管理中濫用權力所造成的問題,嚴肅處理;同時,通過建立和健全領導干部黨內民主生活制度、黨風責任制度、領導干部職權管理與連帶監督責任制度、條塊結合的黨風廉政監督員制度和領導干部重大問題報告制度等,把反腐倡廉工作做在前頭。通過發揮企業各級領導班子的帶頭作用,極大的促進了企業精神文明建設。

2、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體作用,推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企業已初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以專職政工人員為骨干、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從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著眼,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權利,把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切入點。如上鋼一廠有著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的光榮的傳統,廠里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與職工當好企業主人結合起來,明確提出“萬人大廠萬人管,千斤重擔眾人挑”,發動全廠職工制定了《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的若干規定》及其相配套的“實施細則”、《職工當好主人辦好企業的準則》及其相配套的“實施辦法”。廣大職工想主人事,干主人活,負主人責,發揚“一心為公”、“一絲不茍”和“一厘錢”的“三個一”精神,一舉實現了扭虧為盈。

3、理順領導體制入手,建立以黨組織為政治核心的領導體制,為順利開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組織保證。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中,有關黨委委員依據法定程序,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同時,有些黨員董事、監事、經理、副經理按照黨章規定,進入黨委班子。這樣,從根本上確立了黨委在國有企業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為順利開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組織保證。據上海市統計,第一批國有企業改革試點單位和實行公司制改制的23家企業中,83%的黨委成員分別進入了董事會和監事會。在非國有企業中,上海市也十分注意加強黨組織的建設,在多數城鎮集體企業中建立了黨組織。

4、把監督約束機制放在重要地位。在加強對企業領導干部思想教育、依靠企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同時,把建立監督約束機制放在重要地位,著眼于從機制上解決問題。不少企業設置了矛盾緩沖機制,努力化解矛盾,把職工下崗與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創造再就業機會、培養再就業技能結合起來,使職工支持改革,理解改革,自覺服從改革的需要。

5、積極探索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和新辦法。努力實現目標管理體系化、日常工作制度化、項目作業工程化、宣傳手段現代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改革,改變了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經濟工作的局面。通過舉辦干部群眾輪訓學習班、報告講座,編發宣傳輔導材料、觀念轉變對話、析疑排難答問,組織新舊體制對比討論、知識競賽、征文演講、家訪談心、送溫暖、培訓再就業技能等,增強企業和職工對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廣大職工普遍認同改革,支持改革,逐漸樹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擇業觀、分配觀、競爭觀。許多企業開展了崗位規范、企業精神、企業文化、企業形象、職業道德等建設,融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為一體,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企業兩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的機制,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兩個文明建設。

二、通過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企業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有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作為一個企業,擁有先進設備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沒有現代化的高素質的人,先進設備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創造不出很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把社會主義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的優勢和現代化管理經驗結合起來,貫徹“設備是基礎、技術是動力、管理是關鍵、人員是根本”的方針,將提高勞動者素質放在企業發展的根本位置上。

1、堅持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與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企業管理與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可以全面提高職工素質,振奮職工精神,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有力地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如:冀東水泥廠就十分重視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把它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管理模式:抓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從精神文明建設入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在企業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一體化”工作法。它主要包括兩個基本內容:第一,堅持四個同步,即決策同步、布置同步、檢查同步、表彰同步。每年企業制定年度方針目標時,都包括兩個文明建設的內容;布置生產經營任務時,同時布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檢查生產經營成果時,同時檢查精神文明建設完成情況;表彰先進生產工作者,又表彰精神文明建設優秀代表。四個同步的實施,使生產經營管理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相統一,促進了企業兩個文明建設同步協調,健康發展。第二,五個保證體系。一是領導班子一體化,黨政領導都關心兩個文明建設;二是一崗兩責(即企業每個崗位都體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制度化、規范化,建立“雙文明責任制”;三是黨、政、工、團、文明辦密切配合,保證“一體化”目標的落實;四是企業、社會、家庭全方位綜合治理,建立“三位一體”的精神文明建設格局;五是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領導機構和管理網絡。五個保證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從制度上保證了兩個文明建設的同步進行。

2、開展評選“文明職工”活動,以多數帶動少數。獎勵與約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定期開展了“文明職工”的評選活動,是推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評選“文明職工”活動著眼于表彰激勵大多數職工,賦予大多數人以榮譽和責任,以多數職工的自我管理實現企業的管理。如冀東水泥廠在擬定文明職工條例時,最初的文明標準較為簡單,以大多數職工能夠達到要求為標準,以后隨著職工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漸增加新的內容。現在廠里實行的文明職工標準共有6條,其中既有政治標準,又有社會道德標準,也有嚴格的勞動紀律。這些規范和要求都是每一位職工應該做到而且能夠做到的。達到這些標準后,一律命名為文明職工,并給予相應的榮譽和物質獎勵。凡未被評為文明職工者,要影響到月獎金及升級、定職、評先進、年終獎、文明獎等。

3、各地各級企業積極開展評選“文明職工”活動,規范了職工的行為,使職工在思想上樹立起“文明職工光榮、非文明職工恥辱”的榮辱觀,為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這種以多數帶動少數的文明職工活動,在管理方法上是一個重要創舉,它改變了傳統管理中,以少數人的榜樣力量帶動影響大多數人的做法,而是充分相信和依靠絕大多數職工群眾,把他們看成是企業的主人,通過他們帶動和影響少數人,從而使整個企業形成文明上進、人人爭當文明職工的良好風氣。

通過延伸“文明職工”活動,全方位塑造文明職工隊伍。把企業精神文明建設視為一項系統工程,把文明職工活動從企業延伸到家庭與社會,企業的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級領導干部不僅要負責廠內的文明管理,而且要負責職工在家庭、社會的文明管理。為了使職工在家庭與社會的行為得到有效監督,在企業周圍的各個單位建立聯系,在社會上設立了文明監督站,聘請文明監督員,定期座談,溝通情況,構建了職工在廠內做文明職工、在家里做文明成員、在社會上做文明公民的三位一體、互相促進的精神文明建設格局。這樣,就把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統一起來,把企業管理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爭創一流、愛國奉獻”的職工精神和企業精神,培養和造就出一支高素質的文明職工隊伍。

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推動下,廣大企業及職工增強了對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近幾年,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重組步伐加快,對職工思想觀念和實際利益的觸動是前所未有的,廣大企業和職工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困難和考驗面前,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改革的進程,發揮了重要的保證作用。目前,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部分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還比較薄弱;部分企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依然存在,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三、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廣泛的群眾性。全國開展的“創文明單位、建文明班組、做文明職工”活動,調動了企業廣大群眾參與。這項活動的基礎是建文明班組,做文明職工。各企業評選文明職工,著眼于表彰激勵大多數職工;未被評選上文明職工的只占職工總數的2—10%。這就改變了傳統的評選先進中標準過高、中選人數太少、群眾可望而不可即的缺陷,使這項活動成為全員參加的群眾性活動。

二是合理的先進性。一些企業十分注意處理好先進性與群眾性的關系,把先進性建立在群眾性之上,使之互為依托,相互促進。

三是嚴格的科學性。一些企業在評選先進方面,細化標準,使之量化,便于操作,可以監督。例如,寶鋼制定了“用戶滿意的文明職工”四條標準:履行職業道德崗位規范;服務對象滿意;不傷害自己和他人;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職工違犯其中任何一條,就當不上“文明職工”,還要扣發三個月獎金;其所在班組當月失去當選“文明班組”的資格。

四是鮮明的時代特色。著力開展“塑造最佳企業形象”活動,從產品形象、經營形象、外觀形象、發展形象、員工形象、精神動力六個方面確定了現代企業形象的基本內容,得到了社會公眾和用戶的高度贊譽和評價,受到包括不少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的重視和歡迎。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又一具有時代特色的重要形式。許多企業十分重視培育企業精神,確立企業價值觀,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

四、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引發的思考

思考之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人才和職工素質的競爭。這就要求現代企業必須面向市場,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優化企業形象,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這也正是現代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許多企業開展的“內靠凝聚力,外塑好形象”的“凝聚力工程”、“企業形象工程”,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是企業實力、信譽、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思考之二:企業改革越是深入,企業越是困難,越要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目前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所面臨的矛盾多、難度大、層次深。在這種情況下,尤其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化解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為深化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保證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思考之三: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只有結合實際,才能見到實效。由于各個企業情況千差萬別,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內容、形式和重點必須有所區別,要摸索出適用于本企業特點的辦法,不能千篇一律,套用一個模式。比如,對于那些停產、職工下崗的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要強調干部群眾同甘共苦,緩解矛盾,保持穩定;而對于那些經濟效益好的發展型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是爭創最佳企業形象,培育企業精神等。精神文明建設只有結合企業和職工的不同特點來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才能越做越活,才能收到實效。

思考之四: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生命力。為了適應形勢的不斷發展,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要不斷擴大,內容要不斷充實。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才會有生命力。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員工隊伍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發展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兩個文明建設不再是“兩張皮”,而是統一的奮斗目標。

思考之五: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是解決國有企業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一部分國有企業相當困難,各級黨組織應當利用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所創造的有利環境,采取有效措施,求得問題的早日解決,避免矛盾積累、激化。一方面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關懷和照顧困難職工,使他們感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溫暖,有效地避免了一些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下崗職工培訓和再教育,實施再就業工程。

作者簡介:曲建文男寧夏電大教學處政史教研室主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