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范文
時間:2024-04-10 16:3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教育的現狀及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育教育;現狀;小學
中圖分類號:[G40-013.9]
小學階段對人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長身體,學做人,學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以及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時期,同學也是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小學階段應當注重于身體之發育和、知識的增進、道德之養成。小學體育教育在小學階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體育教育能推動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小學教育各個科目相互融合,為我國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
針對小學體育教育,筆者對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小學體育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幾點問題。
(一)師資匱乏
小學中各個科目的教師都不足,有些學校一個教學教很多的科目,體育教師的數量更為不足,這嚴重影響了體育教育的正常進行.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是由學校隨意指派教師來擔任,這嚴重影響了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學生體育課無非就是自由活動,沒有接觸體育技能,學生只是放體育課為自由活動課。還有部分學校將體育課改為文化課,學生沒有接觸到體育課,以上種種都是由于體育教師匱乏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必須保證師資力量才能保證體育教育順利進行[1]。
(二)基礎建設落后
學校的運動場地不的合格率非常低,體育器材嚴重不足,就算是有體育器材的學校,器材數量也明顯不足,且壞的多能用的少。在小學學校中還有近1/4的學校只有一片凸凹不平的空曠操場,籃球、單雙杠、跳繩等運動器材基本沒有。
(三)政策得不到落實
在小學學校中,無論縣市級或省級乃至國家級體育相關政策的落實不到位。大部分政策無法落實到學校,分配的體育器材也一部分被截留[2]。體育教學改革,就連最為基本的教改理念都很難下達到基層教師那里,體育教師幾乎沒有業務培訓,素質教育和全民健身等政策就更難得到實施。
二、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完善制度,加強督導,保障城鄉孩子接受體育教育的權益
體育課程在小學教育中處于劣勢地位,它的完成與否直接受各級領導、教育工作者對體育重視程度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隨意占用、取代體育課的現象經常出現,因此城鄉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通過各種政策法規來規范體育教學行為,切實保障城鄉小學接受體育教育的權益[3]。《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依據,但距現在已有近二十年,與現在學校體育的要求不適宜,如體育教學課時數、體育場地器材、體育師資配備等沒有具體的規定,使學校體育工作無法可依,對違反《條例》的處罰力度不大等,修訂《條例》迫在眉睫。同時,應加大有關體育教育政策的宣傳和督導力度,使各級領導、教育工作者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度來認識體育,重視體育,加強體育,杜絕占用體育課的情況出現。
(二)加大投資,扶持弱勢,保證城鄉小學體育硬件資源配置
體育硬件資源配置問題上城鄉小學存在很大的差異,城市小學場地小,而農村小學器材不足,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政府應根據城鄉實際情況加大對體育硬件資源的投入,制定新的標準,并實施到城鄉小學體育教育中去。
農村學生在體育教育方面屬于弱勢群體,城市家庭學生經濟能力好,可以為學生提供較好的體育器材,而農村家庭往往不能為學生提供體育器材,如何針對農村小學的特點,在政策上、經費上予以支持,使他們與城市學生一樣享有體育活動帶來的歡樂。
(三)師資流動,促進城鄉教育人力資源均衡分布
城鄉小學在工資待遇、生活條件、職稱評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使得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相對落后,體育教師大部分都想在城市工作[4]。縮小城鄉小學師資力量的差距的對策主要有:制定出一套農村小學師資工資待遇、生活條件、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吸引一些優秀的師范生到農村小學來就業;建立一套城鄉小學體育師資輪流交換上課的制度,如教師進行定期流動、城鄉學校教師對流或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薄弱學校和優勢學校手拉手或結對子、共享優質教師資源等;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采用多種形式的培訓模式,如城區的一些小學設立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研修工作站,讓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到這來進行研修等,從而全面提升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
三、結語
要拉開城鄉小學體育教學的差距,讓小學體育教育得到一個同步的發展,就必須從根本從去解決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制定符合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的措施,才能讓小學體育教育順著健康的美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宏偉,不同體育思想影響下我國小學體育教育發展探討[J].教育與社會,2010(2)
[2]吳義.海南省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研,2006(4):81
篇2
一、統一認識,明確一切為教學服務的裝備理念
做事總要有個為什么?裝備工作為什么?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但答案可能多種多樣,涉及方方面面。無論怎樣的回答,我想“為教育教學服務”肯定是擺在第一位的,是會得到一致認同的答案。
回答了這個問題,實際也就明確了我們裝備工作的主線和根本任務――為教育教學服務。找到工作主線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把這個工作理念,從上至下,逐一傳導、灌輸到每個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中,逐步統一認識,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裝備工作產出最大效益。
基于上面的認識,順義裝備部始終堅持“人本理念”,清晰地認識到:裝備的干部教師隊伍是推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根本,是裝備工作發展的命脈與基礎。為此,我們不斷探索建立提高技術裝備隊伍整體水平的新機制、新辦法,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為此,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組織開展專業性學習、培訓活動,從組織上保障他們的再學習再進修的機會,使學校裝備人員進一步掌握了管理的原則、過程,熟悉了工作標準及評價體系等理論知識;同時實行裝備后勤人員的持證上崗制度。進而加速大家業務技能和管理知識的更新,增強大家搞好新時期裝備工作的本領,逐步構建了一支懂教育、懂技術、懂裝備、懂管理,事務型和理論型相結合的教育裝備隊伍。
二、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扎實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校舍、設備投入的逐年增加,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為了進一步加強
中小學資產管理,逐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規范我區教育資產的管理工作,裝備部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
1.堅持開展資產評估檢查工作,及時了解、指導、監督基層資產管理工作。每年裝備部都組成20人的評估檢查小組,本著“服務基層、查找不足、針對指導、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歷時一周對全區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與實驗教學等工作進行評估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學校各類資產管理賬目和資產管理軟件的使用情況;辦公設備實際使用、庫房閑置與維修報廢等情況;圖書管理與開發利用情況;實驗儀器使用與實驗室管理情況;音樂、美術、體育器材的保管與使用情況等。通過檢查組深入細致篩查,幫助基層學校查找到了涉及資產管理和實驗教學方面的種種不同問題。在此基礎上,檢查人員現場一對一的對學校主管教師進行了指導,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大大提升了培訓與指導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對規范我區中小學資產管理與實驗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2.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嚴把資產報廢處置關。近兩年由于學校購置了大量先進教學設備,特別是辦公家具,學生課桌椅和現代教育設備,所以報廢設備較多。為了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我們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出臺了《順義區教育系統固定資產處置管理規定》《固定資產報廢標準》《學校資產增減操作流程》《規范出入庫手續管理工作意見》《撤并校固定資產處置工作意見》等一系列資產管理制度。幾年來,資產管理室先后接到報廢申請11160余次,內容涉及教學儀器、設備、辦公家具、電器設備、車輛、房屋等各類資產。我們依照相關制度,辦理固定資產處置審批手續,嚴格審查各學校設備的使用狀況,對設備老化無維修價值的給予報廢;維修后仍可以使用的決不報廢,做到物盡其用,節約資源。
3.加強資產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我們積極開展各級各類業務培訓,以推廣應用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為契機,全面提升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系統》《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動態管理系統》的升級使用培訓工作。
4.規范軟件數據統計工作,為科學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保障。我們使用《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系統》軟件統計學校現有資產情況,按照市教育技術設備中心規定每年定期上報數據。為保障各學校上報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對數據進行了反復的檢查、匯總、分析,為初中校建設達標、小學規范化達標提供了參考。同時,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年度設備立項采購情況,測算學校的實際尚需,為上級領導部門提供學校資產現有情況、學校達標尚需情況數據,保障領導的科學決策。
5.嚴格做好教學設備驗收工作,從源頭確保采購設備質量。在驗收過程中,積極聯系各有關單位,請專家及其業內人士協助嚴把驗收的質量關,對不合格的設備,堅決要求供應商進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簽署合格證,否則要求其退換設備或另行采購。盡量做到讓使用的老師滿意,讓學校滿意。同時要求供應商作好售后服務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于基層學校的使用。
通過幾年來資產軟件應用、管理員培訓、評估檢查等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我區各學校對固定資產工作的認識逐年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資源配置逐步優化,資產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逐步趨于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三、深入調研,科學配給,與時俱進地做好教育技術裝備工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裝備部門,要與時俱進,及時跟上教育發展步伐,多深入基層調研,多傾聽一線教師意見,秉承“科學服務”的裝備理念,在研究的基礎上搞裝備,及時對陳舊的教學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切實使我們配備的教學設備與教育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滿足教育教學一線師生的教學需求。
幾年來,在政府采購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們教育系統采購工作,為進一步規范系統內采購操作管理,我們制定出了《順義區教委系統基層單位設備采購流程》,確保依法依規實施采購活動。經統計,近3年,裝備部共提出大小立項申請300余次,為全區中小學采購各類教育教學設備,共計600余萬件(套),采購資金總額近3億元。通過我們工作的開展,有效改善了我區中小學的辦學條件。
四、強化服務與指導,逐步實現實驗教學的規范化管理
幾年來,我部在順義區教委實驗教學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積極做好中小學校實驗教學儀器的配備、更新、管理和使用及培訓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
1.組織中小學實驗教學中心之成員,對《中小學實驗教學評估方案》進行了研討,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完成了《中小學實驗教學評估方案》的修改。
2.聘請部分中小學的優秀實驗教師和我部實驗教學管理人員組成實驗教學評估小組,對全區中小學的實驗教學工作進行了評估指導。為我區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我區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教學質量的不斷攀升,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
篇3
【關鍵詞】醫學生 職業道德教育 培養途徑
一、前言
職業道德與職業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并有著職業特征中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其不僅對從業者的職業活動有一定的規定,對于具體職業在社會中應該負起的道德責任也有一定的規定。從古至今,國內外對于醫務工作者的道德規范大致可以分成七個主要方面,即救死扶傷,明確落實好社會主義中的人道主義;尊重患者的權利與人格,對患者做到一視同仁;為患者保守隱私;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團結協作;嚴謹務實、專心鉆研、奮發進取、精益求精;廉潔奉公,不因公謀私;態度溫和、關心患者、體貼患者。因此,要求醫學院必須重視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與培養,從而為我國醫學未來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二、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其重要性
醫學院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怎樣培養出具有高尚醫德的人才是醫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國外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的途徑主要有:開設與施行人文課程,設立專門的輔導機構,開展課外課程活動及發揮專業課教育的德育功能。我國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力度開始逐漸加大,各個高等醫學院積極結合我國社會經濟與醫療事業的發展實際與發展需求,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時,將對醫學生所進行的職業道德教育當作是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的關鍵內容,并通過倫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教師的德行及社會實踐等,積極探究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新途徑。
當前對醫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情況并不樂觀,在學生進入學校直至畢業離校期間,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缺乏上進心;紀律渙散,生活懶散,追求安逸;考試作弊或抄襲,違反學校紀律;畢業后不愿進入基層單位或者到農村中工作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醫學院的人才培養計劃。因此,醫學院必須重新改革職業道德的教育模式,不斷加強教育力度,提高實效性,讓醫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能夠樹立起正確的責任意識,提升職業道德品質。
三、健全與完善職業道德的教育與培養途徑
(一)施行人文課程的醫德教育
和國外醫學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比較,我國類似課程比較少,對職業道德的教育與培養力度不足,使得我國的醫學生職業道德素質不高,文化底蘊相對薄弱。因此,應該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將人文課程納入到醫療實踐當中,實現醫學和人文課程的一體化發展,避免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等問題的存在,改變教師的“灌輸式”教學與學生的死記硬背式學習,通過討論、角色扮演、模擬練習及臨床實踐等方式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
(二)建立醫德與醫風教育網站
我國各大醫學院應該積極建立起醫德與醫風的教育網站,通過文字與圖像及多媒體等形式將醫德醫風的現狀、醫患之間的關系、醫療體制的改革現狀、醫療衛生的現狀及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等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查閱與了解,再通過這些途徑將職業道德的教育觀念滲透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
(三)開展醫療扶貧的工作實踐
根據國外已有經驗,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可開展醫療扶貧工作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我國醫院的主要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一些貧困人群,為了緩解人們看病難的現狀,應該鼓勵醫學生積極到貧困地區給人們提供服務和義診,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意識。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設身處地地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職業道德得到質的提高。
(四)強化臨床實習生的醫德教育
醫學生進行臨床實習不僅是將理論知識轉變成為專業技能的關鍵途徑,還是其接觸社會、服務患者、加強醫德建設、明確醫德意識的關鍵階段。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在醫學上已有的倫理觀與道德觀會和現實產生一定的沖突,其職業道德并未真正形成,功利道德觀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受到金錢的沖擊,還有可能出現道德敗壞的情況。因此,必須加強對臨床實習生醫德教育的力度,引導其正確地面對道德缺失情況,督促醫學生在新平衡當中找到自己的正確坐標,從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
(五)樹立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自我培養意識
醫學院長期將德育教育的價值趨向和德育過程混淆,認為教師只要將道德觀念與價值概念灌輸給學生,就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而事實上,醫學生從接受道德教育到職業道德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長期形成過程,其必定會伴隨道德能力與道德思維的養成與提高,從而確保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形成,反之學生會出現道德缺失的情況。因此,醫學院應該鼓勵學生進行道德能力的自我培養,重視職業道德,樹立職業道德的自我培養意識,從而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
四、結語
總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醫學院中開展學生工作的一項艱巨又持久的任務,并貫穿于整個學生教育的過程。要想提高醫學生們的職業道德,必須正確認識醫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新的職業道德教育途徑,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與人們需求的新型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何水英,李海海.急救護理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8):21-22.
篇4
關鍵詞:高職;醫學檢驗;就業;調研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175-02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就業形勢的嚴峻變化以及就業難度的大幅增加,近三年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仍能夠保持98%以上的高就業率和對口率,通過對2008―2010三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的調研及分析,更加了解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及面臨的難題[1]。
一、對象
2008―2010屆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共計235人:其中2008級63人,2009級78人,2010級94人。
二、方法
發放畢業生就業情況反饋問卷,共發放235份,收回有效問卷23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三、結果
1.近幾年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就業期望與實際相比過高、就業區域向大中城市涌動,且就業心理壓力過大:(1)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人數增加。近年來,各高校連年擴招,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從以往的“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國家統一分配向畢業生自主擇業過渡[2]。且衛生醫療相關機構需求與畢業生就業需求失衡,大學生普遍自主創業的意愿不足,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缺乏溝通[3-4]。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2)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期望值過高。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就業區域向大中較發達的城市涌動,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編制的工作崗位[5]。
本次調研對2008―2010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做一統計:近三年本專業畢業生在醫院檢驗科就業的比例始終在60%以上,其他40%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各級醫院的病理科、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機構和學校、儀器試劑公司、服務社區等。(3)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區域多選擇大中城市。隨著一些沿海城市近年來高速的發展,和一些中小城鎮形成了較大的差距,畢業生們都涌向“北上廣深”等地,造成了人才集中,超過了有限的就業市場的需求。
近三年,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生源地與就業地相同的比例為57.02%,生源地與就業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為42.98%,生源地與就業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鎮的比例為0。(4)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過大。面對嚴峻的就業情況,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其實比較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焦慮緊張、自負自大、盲目跟從、自卑膽怯、虛榮攀比的心理,給當前的就業造成多重壓力。
2.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途徑:目前大學生就業的途徑多種多樣,社會、學校、媒體為他們提供了廣泛的就業途徑,如:市政府及衛生局舉辦的畢業生雙向選擇會、政府機關人才中介舉辦的人才交流會、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提供的網絡招聘、大中專畢業生自薦、各級用人單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紹等。
通過調研將近三年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予以統計,其中各級用人單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較高。
四、討論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該繼續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方針。且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滿足職業崗位群人才規格的需求,更加體現職業能力為本位的關鍵性。在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適當限制招生數量,防止每屆招錄人數盲目上調,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素質,使其具備良好的工作技能、廣泛的臨床思維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質。加強畢業生對就業政策和相關形勢教育的學習理解,以及就業心理的指導[6]。學校要幫助畢業生搶占就業市場先機,拓寬見習和實習基地,搭建各方面的就業平臺[7]。畢業生應該在就業中準確定位,提倡較早抓住機會,應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就業后發展”的新時代就業理念。本著“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的原則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李暉.淺談提高高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就業率的做法[J].衛生職業教育,2011,2(29)30-31.
[2]劉玉英.當代大學畢業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9,(17):12-14.
[3]曹燕,溫旺榮,鄭仕富.醫學檢驗本科生畢業實習與就業矛盾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9):28-29.
[4]巖磊,劉彥明.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及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2):291-293.
[5]陳孟平.淺探高等醫學院校就業現狀及其對策[J].社科縱橫,2008,28(3):207-208.
[6]徐松美,張立東.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9,31(3):344-346.
篇5
【關鍵詞】 住院醫生; 繼續教育; 發展路徑; 現狀; 問題
【Abstract】 Resident physicians belong to the title in a relatively low-level,but it carries a lot of responsibility,as in the case with the superior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director,conscientiously do his work,an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Patients with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their own jurisdiction,to attend the morning meeting on time,strict shift timing summarize clinical pliance work shift system,good writing shift,and strictly enforce the duty system.In addition,for purposes of residency must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continuing education,learning new technologies,research,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he relevant papers,to further enrich themselves,but also to better serve patients,improve themselves,commentary titles,etc.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the more grass-roots hospitals,for each area are scatte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s,they effectives as a hospital,if we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masses of people.However,China’s grass-roots hospital doc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therefore an urgent need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Author of the literature and own practice,doctors from the hospital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urren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edit mode,resource sharing system, all system and case discussion meeting system and other system-based approach,and hope some related work reference.
【Key words】 Resid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44
醫師職稱包括住院醫生、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四種,住院醫生作為屬于初級職稱[1],也叫做“住院醫”,主要責任在于完成基本醫療工作,比如收治患者、記錄病程、按照上級醫師指導開局醫囑、實施某些基本的臨床操作等[2-5]。住院醫生屬于醫師職稱中比較低級的一種,但其承載的責任卻很大,如在科主任與上級醫師指導下,認真做好分內工作,并且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意識;全面負責與管理自己管轄的病患,按時參加晨會,嚴格交接班,定時總結臨床經驗;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書面交班,并嚴格執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對于住院醫師而言,還必須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學習新的技術、科研,并主動閱讀相關論文,進一步充實自己,也為更好地服務患者、提升自己、評職稱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基層醫院擁有大量住院醫生,而且從相關報告來看,基層醫院住院醫生以中專及以上文憑較多,而目前醫療結構、服務手段、就診方式及工作技能等隨著社會進步、醫學發展出現了改變[6-10],住院醫生若不及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探討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路徑及相關問題,本文進行了淺談。
1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
醫生的繼續教育在國外已有多年歷史,而我國自從80年代才將繼續教育的概念引入醫學教育中,之后經各種措施與辦法后促使其快速發展,且于1991年我國頒布《繼續醫學教育暫行規定》,以此標志我國醫生繼續教育走上制度化、正規化的道路,住院醫生作為醫院有生力量[11],加強他們的繼續教育十分必要。就目前來看,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現狀有如下幾個方面:(1)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是培養醫學人才及提高醫療水平的主要措施,各地醫院均應嚴格按照《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繼續教育方案,甚至可組成專門的培訓機構(由醫學會、醫學院校及當地醫院等共同組織),從而促進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有效實施。(2)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根據衛生部文件要求,結合發展需求,制定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細則,強化管理并監督落實,以便從政策與制度上雙重保障繼續教育的質量[12]。此外,還要明確規定職稱晉升、發展與繼續教育考核息息相關,促使住院醫生將繼續教育作為聘任與升職必備條件,從而更好地調動自身積極性投入到繼續教育中[13]。(3)根據住院醫生結構針對性實施繼續教育,這些結構包括人數、等級、工作年限及工作要求等,不同結構有不同的針對性教育,比如臨床醫學針對性教育、基礎理論針對性教育、綜合素質針對性教育等,全方位分配資源,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2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面臨的問題
面對目前我國醫院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現狀,進一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第一,未能充分認識到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重要性[14]。醫學繼續教育發展在國內歷史不長,而專門針對住院醫生的繼續教育更少,進而導致醫院對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并未引起重視。特別是基層醫院,一些地區甚至未開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這些都使得其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第二,繼續教育形式與資源嚴重匱乏。基層醫院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往往在院內開展,主要通過聽取高級醫師講座或統一上課的形式開展,很難聘請國內高級專家專題教育,且教學模式單一,一些醫學信息難以及時與全面了解與掌握。第三,繼續教育經費與設施不足。在一些基層醫院中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機構設置在鄉鎮、農村醫院等,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教育,而且未能配備良好的平臺以供住院醫生學習[15]。此外,經費不足也會造成激勵機制欠缺,無法實施免費與補償機制,同時基層醫院收入少,難以自費或者通過教育培訓展開繼續教育。第四,缺乏有效的教育考核評估標準[16]。繼續教育考核評估是對教學成果的評估,同時也是加強住院醫生管理與質量監控的手段,基層醫院因教育體系不完善,導致考核評估方法欠缺,以常規分數體系處理,過于單一,而且住院醫生學歷層次不齊,使得難以客觀評價。
3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初探
針對前述分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探尋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1)分布提出發展路徑:基于發展落后、認識不足及支持力度不夠等,可制定階段性目標,逐步推進,促進整體發展。其一是分布發展,改變當前繼續教育現狀;其二是分布實施,提高住院醫生綜合素質。通過宣傳繼續教育,使人們認識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管理制度,促使政府、醫療及醫院單位等重視并著手實施繼續教育;出臺文件細則,指導住院醫生穩定良好開展繼續教育,全面提升綜合素質[17]。(2)強化繼續教育及其培訓發展力度:第一,實施學分制培訓體系。總分100分,其中病歷及醫療文書10分、醫德醫風教育10分、專業技能30分、臨床實踐操作15分、醫療學術活動10分、外語與服務5分、寫作5分[18-26]。通過對住院醫生前述方面接受教育與表現情況展開評估,確定最終學分,學分合格者則予以等級晉升,并實施新一輪的繼續教育,而不合格者則返回初次繼續教育,直到合格進入下一輪為止。第二,開展全方位教育制度。針對住院醫生進行患者管理、醫學知識、人際關系處理策略、職業道德素質及獨立處理問題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住院醫生綜合素質[19]。住院醫生素質高低影響醫療水平與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是自身綜合能力的體現,在繼續教育道路上,應重點加強全方位素質培養,包括內科、外科及婦科等專科教育,盡量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高級醫師。第三,定期進行病案討論。定期開展病案討論是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途徑中比較有效的一種,通過臨床科室間定期實施病案討論,促使他們以患者來學習疾病,以臨床工作來拓寬知識,從而活學活用,不斷擴展自己的繼續教育知識結構、知識面。有條件情況下,可邀請資深醫師傳授知識與經驗,而學員之間應相互學習與探討,共同進步。第四,資源共享體系的構建。一些基層醫院應信息閉塞、資源匱乏,為此應構建共享資源體系,看從實際資源與虛擬資源兩個方面著手。其中實際資源指的是和周邊醫療機構、地區等合作,加強學術交流、傳遞工作經驗,及參加相關學會科研等;而虛擬資源則指的是搭建網絡平臺,以便住院醫生能及時了解新資源、新技術及新信息,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27-30]。(3)創建住院醫生工作站:通過住院醫生工作站,促使住院醫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住院醫生工作屬于醫院主要環節,任務重、工作復雜,創造良好工作站可更方便住院醫生完成自身工作與任務,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
4 結語
住院醫生屬于醫院比較重要的組成,但因其繼續教育發展歷史較短,而且一些地區未能加強重視,使得繼續教育開展現狀不佳,存有問題,為此建議結合當地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加強住院醫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出臺相關條例,提供配套設施,加大資金投入等,不斷充實教育資源及評價方法,更好地促進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住院醫生屬于醫師職稱中比較低級的一種,但其承載的責任卻很大,如在科主任與上級醫師指導下,認真做好分內工作,并且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意識;全面負責與管理自己管轄的病患,按時參加晨會,嚴格交接班,定時總結臨床經驗;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書面交班,并嚴格執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對于住院醫師而言,還必須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學習新的技術、科研,并主動閱讀相關論文,進一步充實自己,也為更好地服務患者、提升自己、評職稱等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從目前我國醫院發展來看,基層醫院較多,為此各個地區都零散分布者大量的住院醫師,他們作為醫院有生力量,若能不斷提升自己,可以為人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曉艷,樊文竹.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及其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5):166-168.
[2]潘玲麗,李熙鴻,母得志,等.急診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3):139-140.
[3]孫濤,趙玉虹.住院醫師培訓制度與方法在美國的進展和借鑒[J].醫學教育探索,2009,8(2):119-123.
[4]孔江聯.臨床住院(專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11(2):178-179.
[5]董輝,董愛生,徐欣,等.網絡及數字病理資源在病理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16(4):584-586.
[6]張淑華,管遠志,何仲,等.對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公共必修課學員的調查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3):430-432.
[7]梅晶,王琳.從病歷質量看住院醫生培養中的問題[J].重慶醫學,2011,40(16):1614-1615,1618.
[8]麥超,吳新軍.發展醫學模擬教育提高急診住院醫生臨床實踐能力[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0):825-827.
[9]蔡桂生.住院醫生醫德教育探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5):982-984.
[10]覃佳強,溫晟,王忠良,等.住院醫生規避醫療糾紛能力的培養[J].重慶醫學,2014,43(12):1525-1526,1531.
[11]紀濤,劉隨意,翟驍,等.住院醫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調查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4,35(9):1020-1023.
[12]劉鵬飛,郁衛剛,張偉,等.PBL理念結合“準住院醫生”模式在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2):1650-1652.
[13]崔渺,冉素娟,卜迎,等.多源反饋評估住院醫生溝通能力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499-501.
[14]王永剛,趙繼宗.參考美國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改進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2):54-56.
[15]張麗,趙潔.Mini-CEX在內科住院醫生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8-9.
[16]楊冬,張軍.婦產科住院醫生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13(16):142-143.
[17]胡世頡,李兵,趙建輝,等.神經外科監護室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初步探索[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1):2138-2140.
[18]葉華茂,彭泳涵,卓冬蘭,等.標準化病人在外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3):610-612.
[19]朱傳明.助理全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急診實踐能力的探討[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19(4):415-416.
[20]張真真,張聲,陳林鶯,等.病理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一對一導師制”的實踐與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1):51-53.
[21]朱金水,張瑞,達煒.住培生宿舍人際沖突調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預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7):13-14.
[22]王壽宇,劉明川,李慧珍,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11):82-83.
[23]雷星,闞金慶,張學瑜,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0(2):16-18.
[24]何建娥.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誤區及其糾偏[J].藥學教育,2014,7(5):24-26.
[25]王夏強,周逸萍.淺論醫學人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3):384-387.
[26]楊恩品,葉建州,廖承成.從《中醫外科學》教學談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4):62-65.
[27]馬家忠.醫學人文教育的關懷哲學基點探究[J].醫學與哲學,2013,34(15):63-68.
[28]李晏鋒,郭莉萍.醫學人文教育與轉化醫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6(1):80-83.
[29]龔謇.中西方醫學人文教育的比較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5):792-794.
篇6
我國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
以能力為導向的高等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高職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工學結合模式的構建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創新型人才培養
淺議七年制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
淺談杜威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啟示
高職醫學院校心理學教學中師生心理契約關系研究
藥學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初探
經濟危機環境下高校畢業生創業意識培養
新時期大學生價值取向與思想教育創新研究
職業院校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及發展的措施
高職高專針灸推拿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淺析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
新疆少數民族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研究
出新招 確保學生護理操作技能大賽公平公正
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活動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淺議如何提升中職生自信力
學生技能競賽回顧與啟示
論農村中小學開展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加強高職教學督導隊伍建設的思考
醫學生如何培養自身科研能力
對“雙證制”教學提高護生兒科就業競爭力的探討
加強衛生管理 共建和諧社會——高校加強衛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臨床醫學類專業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
對職業教育回歸原點的思考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師職業倦怠研究
衛生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中傳統醫學教育模式與IBL教學模式結合初探
加強集體備課 增進學科間的聯系
甘肅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從學生的實習表現分析中職學生的教育管理對策
試析高職高等數學課程的考核改革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設想
談PowerPoint醫學教學課件的設計原則
ChemDraw軟件在醫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情趣化教學的構建策略
K-W-L教學模式在臨床血液學與檢驗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中等醫學教育中的教學反思
高等學校高職高專相關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08年工作會議掠影
專科層次醫學基礎課程專業化問題研究
醫技類課程綜合化的建設
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的相關性探討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
淺談新時期高職教育中的師生關系
高職高專護理師資隊伍建設初探
合理定位——高校特色建設的關鍵
高校貧困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淺談免疫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高職生參與老年人健康教育實踐的探析
大學生失戀后心理行為分析及對策
打造感恩教育品牌 創建校園特色文化
淺議影響醫學生學習心理的三大因素
對高校貸款問題的若干思考
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現狀分析及對策
規范物資采購程序 加強高校資產管理
篇7
PBL教學模式是世界醫學教育發展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國外的醫學教育過程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對PBL教學模式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我國醫學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
PBL模式;醫學教育;應用策略
PBL教學法于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先創立,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于醫學課程及各種理工類課程而言,這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帶來更多幫助。PBL教學法是以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以教師為主要引導者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講解者,而是充當引導者,通過設置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從最初應用于醫學學科到現在被各個學科廣泛應用,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礎,也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有很大幫助。
一、PBL教學管理模式及其應用現狀
相比傳統教育方法,PBL模式更多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實踐性的要求更高。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合作討論,自主思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改變。合作討論的方式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臨床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育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了很大的限制,必須要對其加以改進,才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訓練。當前的醫學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等,以致影響了教學質量。PBL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訴求為教育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當作主體,給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通過拋出問題讓學生解答的這種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鍛煉。當前國外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已十分普遍,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PBL教學模式的普及程度還不高,不過已經有很多學校正在加強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在不同的醫學課程中,這種教學模式都可以發揮相應的作用。比如,在基礎醫學課程中,PBL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及知識的應用能力具有積極影響。且該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強調師生的雙向互動。在醫學實習中,PBL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應用。
二、PBL教學管理模式在我國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某學校在眼科學臨床實踐教學中進行了PBL教學模式的嘗試,結果表明,PBL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應用PBL教學法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更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
傳統教育之所以不適應當前教育形勢,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環境及思維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對此,教學模式也應進行革新,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PBL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合作與討論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體會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依賴老師,從而有效解決各種醫學問題,提高臨床醫學能力。
(二)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合作
PBL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內容就是交流與合作,為了實現合作學習和有效交流,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小組之內進行合作,從而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潛力與實力。比如,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某學校教師在內科學教學中選擇了7個專題,預設討論題目60條;組織分組討論、同學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分組討論是一個關鍵部分,分組應做到均衡、科學,一般分組時需要對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所了解,做到科學分組,使小組內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分組結束后,要對教師提出的課題進行討論。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解答,幫助對于各種問題的順利討論。且要在課后完成預設問題討論準確度測定、PBL教學滿意度測定、隨堂測驗等。通過檢測發現,學生很喜歡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這種教學模式開發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得到了更加全面的鍛煉。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改善課堂氛圍來達到目的。
(三)做好評價管理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評價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總結者,要對學生在PBL教學中的表現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缺陷和長處,并對自己的發展和努力方向有更加清楚的認識。
綜上所述,醫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醫學臨床實踐能力,在醫學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可以加強PBL法的應用,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交流與合作,掌握更多醫學知識及臨床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徐青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篇8
【關鍵詞】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教育;現狀;發展
引言
開展繼續醫學教育不僅是醫學科技進步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也是每一個衛生技術人員提高自身競爭實力、跟上時展步伐的需要。[1]繼續醫學教育為保持、發展和增強醫生服務于病人、公眾和同行所要的知識、技能、專業工作能力及人際關系的各種教育活動。[2]醫療行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比較高,很多人員會選擇在職繼續教育,也就是以不脫產的方式進行學歷上和知識技能上的提升。作為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職研究生是很多本科醫學類從業人員的選擇,也讓很多在職人員得到了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但是,在醫學類在職研究生的教育中,在學員招收、課程設置、教師隊伍、教育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教育現狀
1.1基本情況
首先,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年齡上,年齡跨度比較大,從20多歲到40多歲的在職研究生都存在一定的數量;在性別上,主要以男性為主,因為醫療行業中的很多專業性的崗位多半以男性為主,女性則從事較多的基礎類、護理類崗位,對專業和技能的要求相對不高,繼續教育需求不大;在學生職稱上,多以講師和主任職稱的人員為主,但主任及教授職稱以上的人員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并且經過在職教育后,學生相關職稱會得到提升,高級職稱人數逐漸增加,學生總體職稱水平呈現提高趨勢。
其次,教育教學情況。在教師教學上,醫學類研究生在職教育教學中,因學生的基本層次和水平比較高,因此很多院校會選配資歷和學歷較高的教師進行授課。因此,授課教師多半以副教授職稱以上為主,且授課質量和態度都比較好;課程設置上,相對比較合理,是根據研究生教育階段和水平而設定的課程和內容,但是,隨著教育改革和醫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當前的課程教材也應該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滿足學生需求;在考試和考勤上,當前很多在職研究生在考試和考勤制度上還是比較靈活的,因為學生在職的原因,考試相對比較輕松,并且在考勤上,院校會考慮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時間安排問題,課程多半不占用學生時間。但是,也有一些院校的考勤制度比較嚴格,導致很多在職人員時間分配不均,精疲力盡,學校效果不夠理想。
再次,論文等相關情況。論文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有效手段,是學生畢業時必須參與的結業考試。醫學類在職研究生的論文或殼體研究基本上都是按照正常的論文或課題進行程序而開展的,但是很多學生由于自身原因,其論文完成質量和效果不夠理想,深度和廣度也不夠理想。
1.2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在職研究生對學生的基本條件的限制比較低,這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和高學歷人才而考慮的,但是這間接導致了學生的性別、年齡、和學習動機等的良莠不齊和不合理性。
二是,教學問題。課程設置不合理,當前的課程設置上,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是相同的,學分也相同,導致很多在職研究生時間不夠、學習效率低下。教材資源短缺,在職研究生的教材基本還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教材,沒有針對自身特點的教材資源,在較少的時間里,在職研究生的教材理解度和掌握度都比較低。教學手段單一,在職研究生都在工作崗位有了一定的鍛煉和實踐,他們對灌輸式的知識講解的積極性不高,雖然現在很多院校和教師都采用多媒體等工具進行直觀的教學,但還是應該增加實踐課程,讓學生的技能得到充分鍛煉。
三是,教學管理效率不高。在職研究生因為在職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其出勤等方面管理可能會比較麻煩。當前的教學管理,存在松緊不一的現象,有的管理過于嚴格,有的則管理過于松散,導致教學管理方式不統一,管理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這是很多在職研究生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
2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教育發展策略
2.1提高在職研究生教育的認識,明確定位
醫學類在職研究生和很多在職研究生教育一樣,是屬于研究生教育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要對在職研究生教育有著較高的認識和定位。在職研究生并不是學歷上的教育,而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員基于自身業務水平和知識水平的欠缺而進行的提升教育,是終身制教育的一種[3],是有著明確的職業導向性和實踐性的。醫學類在職研究生辦學院校應該積極建立和完善定位明確的在職繼續教育體系。[4]在專業設置上要符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研型;在教學方式上要符合在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在教學質量上,應該以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和知識水平提升為目標,減少經濟利益驅使,達到真正辦學目的。
2.2招生規模和質量的嚴格控制
在招生上,很多招生單位和院校本著多培養人才或者經濟利益的目的,而忽視了對招收學生的條件限制和審核,導致學生的素質良莠不齊,教學安排不能夠合理。另外,用人單位在選送在職研究生人員時,也是本著提升整體水平的目的,而忽視了對人員的嚴格篩選,導致學生的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招生規模應該視院校自身實際情況而定,要符合師生配比和資源配比,并且要加強對生源的數量控制,增加條件審核和限制,選拔優秀的在職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和教育質量,為社會和醫療行業培養真正的高素質人才。
2.3編制專門的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教材
雖然,目前也有一定數量的適用于醫學類在職研究生的教材,但都不具備科學性和系統性,很多招生單位或院校還是借助本科生教材或者全日制醫學類研究生教材而進行授課。在職研究生的能力、水平、時間等方面都不同于全日制學生,我國教育部門和地方行業部門應該加強對醫學類在職研究生專門教材的編制和研究。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采取“講義”性質的教材,也就是實際案例性質的教材,符合醫學類在職研究生的特點。我國可以加強對醫療類行業中優秀案例和科研項目的鼓勵和扶持力度,將其編寫成教材應用到在職研究生教育中,既達到理論教學的目的,又達到實踐經驗傳授的目的。用人單位也應該積極和教育部門合作,將自己的在職培訓需求和要求進行闡述和反應,為教育研究部門的教材編訂工作有參照和思考的地方。
3結語
當前的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教育,招生單位積極擴大招生規模,學生數量增多但質量得不到保證,很多學生是為了職稱晉升和學歷提升而選擇的,并且年齡和性別的差距很大,很多在職人員的時間分配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醫學類在職研究生應該加強招生條件設置和審核,在教材和課程設置上應該更具人性化,促進醫學類在職人才的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和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喻竺.在職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4.
[2] 王尚柏.國外繼續醫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新進展[J].安徽醫學,2010,(03):195.
[3] 何紅媛.關于我國醫療人員醫學繼續教育模式的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07, (05):14.
篇9
【關鍵詞】全科醫學 教學體會 高質量
全科醫學(general practice)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歐美,是整合多種學科的一門綜合性臨床二級學科,其不僅跨越了各個臨床學科,并與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緊密結合,又涉及與患者健康有關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還涉及社會醫學、社區醫學、流行病學、醫學人類學、替代醫學等學科領域,因而作為全科醫生需要擁有多學科橫向整合的知識。
隨著當今醫學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全科醫學已漸漸成為非常重要的臨床醫學平臺之一。我國無論是正規的醫學學歷教育,還是畢業后的專業訓練,在指導思想、教學方法、師資、教材、教學基地等各方面,對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都沒有足夠的準備,造成社區全科醫生的匱乏和民眾需求的不足[1]。所以全方位提高全科t生質量,是我國社區醫療的當務之急。對全科醫生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逐步探索、逐步提高的過程。下面簡單談一點淺見。
一、全科醫學教學的必要性
全科醫學是一門面向家庭與社區,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人文社會學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它有助于早期發現并處理疾患,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目的。其強調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將個人的健康與集體的健康融為一體,以有效、方便、快捷的醫學手段來解決居民常見的基礎健康問題,整體、長期地對居民的健康負責。
隨著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我國逐步邁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我國的疾病譜開始演變,居民的健康觀也發生了變化,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由疾病的救治延伸到了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面保健。與各門窄而深的專科醫學相比,全科醫學的范圍寬而淺,涵蓋了各個年齡層次、性別、各個器官組織系統以及各類疾病的研究,其要求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較多,但不具有專業性,主要針對人群保健、常見疾病治療以及疾病預防等。因此為滿足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開展全科醫學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全科醫學教學的內容設計
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心制定了《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實施方案》《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方案》《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標準》《全科醫學社區培訓基地標準》《全科醫學培訓學員管理規定》和《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學員手冊》,規定了各類培訓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方法、考核辦法、培訓基地、各級培訓機構的組織實施以及經費待遇等內容;規定了臨床基地與社區基地在組織管理、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和教學要求方面應該具備的條件;規定了學員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各階段安排、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等[2]。依托國家級全科醫師培訓中心基地建設項目,開展全方位全科醫師培訓平臺。開展“5+3”培養模式及“3+2”培養模式(即先接受 5 或3 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教育,再接受3 或2 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全科醫生的規范化培訓工作;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全科醫學繼續醫學教育,為基層社區醫療單位輸送合格的全科醫師人才[3]。
三、全科醫學教學方法
每一課的專題大課內容由相應的專科醫師進行授課,集體備課、預講預做和培養性教學講課,現場評價教學方法、指點語言文字表達與板書技巧,分幾個小組上實驗課和討論課。每一小組實驗課和討論課分別由1名專科醫師和基礎教師進行輔導,回答學生的提問,以及向學生提問,復習和強化大課內容。當然,課程全程負責的臨床醫師也參與其中。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用自己的電腦上網,可以下載和閱讀幻燈片的內容(包括有文字內容、圖表和錄像資料)。課程結束后,學生可通過網站觀看教師上課的全部錄像的視頻和音頻內容,可以反復觀看和遠程學習。小組實驗課和討論課的學習案例和討論案例可預先上傳到網站,學生可預先閱讀學習。病例內容緊密聯系上大課的內容,有完整的病史、體檢、輔助檢查、診療經過、手術過程、電生理檢查、病理檢查和尸檢結果等,然后請同學談論回答,務求達到深刻理解并會應用的目的。
四、全科醫學教學方法的體會
全科醫學是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歷史性結合的一門新興科學,通過這一結合能更好地彌合臨床與預防的裂痕。在臨床醫學及預防醫學均有較好發展的高等醫學院校應改變舊有的教育框架,培養出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能真正結合臨床與預防的高質量的全科醫師。
大多數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傳統的醫學教育方法,以基礎科學課程講座為基礎,全科醫學建立在其基礎之上,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學方式方法[4]。但是隨著社區醫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科醫生進入全科醫生的領域,而對全科醫生的培訓教學就成了很重要很關鍵的問題。與傳統的基礎教學不同的是,全科醫學的教學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教學,還包括實際操作技能的教學,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的技能操作才是學習全科醫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必須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使其真正體會理解全科醫學的內涵和基本原則,做到學以致用。從目前的社區醫生培養來看,可依托于各省市醫學院校,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教育資源,開設大專層次的全科醫學教育學歷班或培訓班,對具有中專或相當于中專水平的在職社區醫務人員進行全科醫學教育,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樹立全科意識,掌握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5]。
從長遠發展看,高水平的全科醫師隊伍是全科醫學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政府部門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目標的保證。政府部門應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地位,明確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償政策,加快組建高水平的全科醫師隊伍,營造一個支持全科醫學發展的環境,吸引高素質的人員進入全科領域,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全科醫學發展,也可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6]。全科醫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調 “長期負責式照顧”, 宗旨是注重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學習全科醫學的首要原則是要搞清楚全科醫學的宗旨和內涵[7-10],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服務觀念,培養他們全方位的全科醫療服務能力,使其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為患者提供連續的、全面的照顧和服務。
總之,全科醫學與之前的專科醫學教育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培訓全科醫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集體備課、預講預做和培養性教學講課,現場評價教學方法、指點語言文字表達與板書技巧,提供全科醫生完成培訓任務的機會,在培訓過程中逐漸理解全科教學的內涵,領會全科醫學的基本原則。通過以上措施,提高全科醫生的質量和素質。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2] 楊秉輝,祝善珠.全科醫學概論(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
[3] 王上增,韓麗華,李沛,等.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規范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21):142-143.
[4] 張艷云,劉啟貴,李月英,等. 從國情出發對我國全科醫學發展現狀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中國醫學創新,2012,109(23):159-161.
[5] 趙越.全科醫學在醫院中的規劃和建設[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08):6-6.
[6] 陸媛,于德華,潘瑩,等.國內外全科醫學師資標準現狀及建設設想[J].中國全科醫學,2015(21):93-97.
[7] 常學輝,張良芝,孟毅,等.本科生全科醫學授課中幾種教學法之我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8) : 71-73.
[8] 姜春燕,劉力戈,李敏,等.結合西方國家全科醫學發展史反思我國的全科醫學現狀[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5) :53-55.
篇10
關鍵詞: 中職衛校 教學改革 教學思考
一、引言
中等醫院教育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領域中的特殊陣地,是為醫療衛生服務一線培養具有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機構,也是我國目前醫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應重視中職衛校的改革發展,促使其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更多高技術專業型人才。
二、中職衛校教學改革現狀及問題分析
1.教學條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教學基本設施和經費投入仍顯不足。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和教學經費的投入,目前中職衛校教學條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已經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教學管理基本框架和學生管理機制,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在中職衛校日常教學中得到了一定應用。對比其他高等教育機構,中職衛校在經費投入上仍顯不足,教學基本設施仍需改進,面臨如實驗實習設備陳舊、圖書館資源短缺等現實問題,影響和制約了中職衛校的發展。
2.教學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師資隊伍建設仍是改革薄弱環節。
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中職衛校教學能力得到不斷強化,對比之前有很大進步。中職衛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仍然比較薄弱,教師隊伍在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上都存在極大的不平衡問題,學校缺乏對教師的培養提高,導致中職衛校教師隊伍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3.中職衛校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但未形成穩定“專業招生—教學—就業”鏈條。
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大,中職衛校的專業優勢得以凸顯,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個體診所、藥店、保健按摩及化妝品店等為中職衛校畢業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就業空間。需要正視的是,中職衛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普遍較低,沒有形成穩定的對口就業鏈條,畢業生找工作渠道受限。
三、推進中職衛校教學改革思考及對策探討
1.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基本設施建設。
要想成功辦學,首先就要加大辦學經費投入,完善教學基本設施,改進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對教學區和學生住宿區進行整頓完善,在硬件設備上滿足教學和學生需求。同時,要善于利用關系渠道,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打通關鍵環節,為學生實際操作創造更多機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找準自身定位,改革教材學科化傾向。
中職衛校要明確自身定位,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在結合國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按照學校自身特色和目標定位對教材學科化傾向進行改革和靈活處理,重點突出實用性知識,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實驗實習管理與理論教學協調發展,以提高學生質量為根本,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協調發展,從而培養出專業的技術型實用型人才。
3.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衛校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深造,增強教學和科研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理論和實踐能力都得到提高。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在專業和年齡上的梯隊結構,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招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四、結語
隨著經濟和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療服務領域仍然需要不同層次的衛生人員,中職衛校面臨極大的發展機遇和競爭挑戰。因此,中職衛校要想在現代教育中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基本設施建設;找準自身地位,改革教材學科化傾向;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加強中職衛校的教學改革,促進中職衛校健康長遠發展,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學政.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醫學教育改革[J].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