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化分析教案
時間:2022-03-09 09:53:00
導語:隋唐文化分析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點指南
1、科學技術的新階段:
識記隋唐時期文化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表現,對雕版印刷術、火藥、天文歷法、醫學等各方面成就的基本認識和了解,并思考和認識雕版印刷術、火藥應用、測量子午線、編寫《唐本草》等成就的世界地位;
2、詩歌的黃金時代:
總結唐詩的總體特點、風格;了解中國古代詩歌大致的演變歷史和文學特征;找準唐詩在歷史上的位置:承前啟后,風格眾多,技藝高超
3、多姿多彩的藝術:
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分析莫高窟、繪畫、書法和樂舞等藝術成就形成多姿多彩特點的原因、表現,并注意一些代表人物或作品的特點和風格。
重點和難點精析
1、隋唐時期的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①雕版印刷術和火藥的發明。
②《大衍歷》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法的成熟;首次測量了地球子午線長度。
③醫學的進步,表現在《千金方》《唐本草》等重要著作的問世。
④唐長安城和隋趙州橋的設計建造,表明古代建筑技術相當成熟。
⑤以上這些科技成就在當時世界上都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2、隋唐文化發達的原因、特點和世界地位
原因:①國家強盛,經濟繁榮。隋朝的統一,使全國的社會秩序安定下來,南北的經濟文化得到交流;唐朝從太宗的“貞觀之治”到玄宗的“開元盛世”,封建經濟高度發展,政治相對穩定的時間也較長,這就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統治者,倡導科舉考試,大力興辦學校,突破了選拔人才對門第出身的種種限制,并且不斷增加考試科目,拓展考核范圍。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來的佛教文化還是中國的道教文化,統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這種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養了大批文化人才,又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氛圍。
③文化交流頻繁。隋朝運河的開通和唐朝交通的暢達,使唐朝同邊疆各少數民族政權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從而促進了雙方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數民族文化大大豐富了中原文化的內容,使中華文化具有濃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朝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望,而且對外交通發達,使唐和亞、歐、非之間的往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進的過程中,隋唐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④繼承傳統文化。秦漢以來我國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斷地發展,在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江南的開發,又為科學技術及文學藝術的更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隋唐文化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
特點:①全面繁榮: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學、史學、教育、文學、藝術方面全面繁榮。
②兼收并蓄:統治階級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創造了有利于文化的發展氛圍。內外交通發達、國內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為中華文化增強了剛勁、豪爽、熱烈、活潑的多民族色彩。中國與亞洲、歐洲以至非洲都有頻繁往來。文化上得以吸收外來優秀成分,比較突出表現在宗教和藝術方面。
③世界領先:隋唐時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藥,僧一行開始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唐本草》、趙州橋等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④影響深遠:隋唐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高峰,也是當時世界文化的高峰,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世界文明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世界地位:唐文化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唐文化影響深遠,不僅影響到亞洲的文明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3、唐朝詩歌繁榮的原因
①唐朝社會經濟高度繁榮是一切文學藝術發展的基礎
②唐朝是庶族地主上升發展時期,他們比士族子弟更了解社會現實和民間疾苦
③唐朝科舉制度的推動
④唐朝學術文化政策相對開明
⑤各種文學藝術的發展對詩歌的繁榮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⑥詩歌自身發展的原因
知識拓展
關于科技文化發展的規律與認識
1.經濟的發展,為科技文化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由經濟決定的政治狀況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社會環境;統治階級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國科技文化的正常發展:統治者對外來宗教采取兼容并包”,促進了我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為后代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總之,我國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是我國古代科技文化領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2.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居世界領先地位的成就,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在科學道路上不畏艱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歷代文化成就都是對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繼承和創新,又為后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技發明的大量產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前進。天文歷法的進步,有利于農事活動;醫學事業的發達,保證了人類的身體健康:文學藝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號稱“四大發明”,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師生探究
例1、唐詩內容豐富,從各個角度和側面反映現實生活。造成這一特點的最主要的社會原因是
A、封建經濟繁榮B、科舉考試的實行
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臺D、南北文化的交流
解析此題答案為A。注意題干的要求“最主要”的原因。文化是社會經濟、政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集中體現。經濟是基礎。
例2、隋唐時期,中華文化更增添了鮮明的多民族色彩,這主要是由于
A、漢族文化為各少數民族效法吸收
B、各少數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各具特點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繼承了歷代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
解析此題答案為C。中華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是在各族人民交往密切的基礎上,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果。
例3、唐朝對外交往頻繁,手工業技藝水平高,并且融入了外來風格。下列唐朝手工業融入了外來風格的是
①絲織品吸收了大食織法和圖案風格②冶鑄業普遍采用了切削、拋光等工藝③造船業能造成使用推進器的戰艦④制瓷業采納了波斯的燒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解析此題答案為D。考察學生再認再現歷史事件的能力。①錯誤,絲織品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④錯誤,制瓷業沒有吸收外來工藝。
例4、英國學者威爾斯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這句話主要反映了中國唐朝的文化繁榮局面。請回答下列問題
(1)出現這種局面的客觀基礎是什么?
(2)當時統治者為文化繁榮做出了哪些努力?
(3)說說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
解析此題屬于概括、歸納型問答題。第一、二問要求對唐文化繁榮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努力進行歸納、總結。第三問要求提煉出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參考答案
(1)制度先進、經濟發達、國家統一、地域遼闊是唐朝文化繁榮的客觀基礎;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以及周秦以來歷史文化的積累,也是唐朝文化繁榮的前提條件
(2)采用科舉制度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制度完備興辦專業教育;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對外來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
(3)唐朝文化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為各國人民所向往。文澤深遠,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完成了中化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還有影響,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