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運作的民族音樂論文
時間:2022-01-26 02:39:08
導語:市場化運作的民族音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提升我國民族音樂經濟價值的策略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民族音樂從出現之日起,就與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緊密的聯系。但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在審視民族音樂時,往往會單用文化、宗教的眼光去打量它,對它的價值評判也會有失偏頗。直到宋、元時期,在雜劇戲曲發展成熟的大背景下,各類民俗藝術和文化形式都趁著時代的東風發展起來。民族音樂是雜劇、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在戲曲節奏調控和情感渲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很多時候,在舞臺演唱和伴奏表演中,都會有各種形式的民族音樂出現,民族音樂也逐漸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方式。在民俗文化相對繁榮的元代,民間廟會和集市上常有收費的戲曲演出,這時的戲曲,顯然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文化商品了。同樣,音樂作為戲曲的一部分,也具有了鮮明的商品屬性。然而,因為受到封建社會經濟形態制約,這類簡單而原始的市場化運作沒有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導致民族音樂的經濟價值難以得到體現。而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進步,為我國民族音樂市場價值的展現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國民族音樂的經濟價值提出以下建議:
(一)樹立民族音樂市場化運作的觀念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音樂工作者應擯棄因循守舊的文化觀念,以音樂演出市場為依托,在音樂工作中堅持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理念,弘揚音樂魅力,以市場化包裝方法、宣傳手段、促銷方式、傳播途徑,去吸引受眾,去脫開市場,去增加民族音樂演出收入,增加民族音樂衍生效益,打造以音樂為主的文化產業鏈條。這就要求民族音樂工作者積極吸收其他音樂形式成功的傳播手段,認真研究市場需求、聽眾心理,創造出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譬如,在流行音樂演出中,許多音樂即使是內容膚淺,曲調簡單,同樣也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究其原因,流行音樂人在市場化操作中,事前認真研究了流行音樂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愛好和心理,在音樂創作中也緊貼聽眾尋求刺激、渴望釋放的心理進行創作。其次,商家在流行音樂演出中也花費了不少心思,許多商家都將流行音樂當做重點工作來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宣傳甚至炒作,在票務促銷上也是采用了多種市場營銷手段,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利潤。民族音樂和商家在民族音樂創作和宣傳中也應樹立現代市場營銷理念,用現代化手段對民族音樂進行全新包裝,在宣傳和表演中突出民族音樂的文化氛圍、藝術精神等,積極拓寬民族音樂發展發展路徑。
(二)建立健全民族音樂市場化機制長期以來,我國民族音樂在制作上,走的還是以前的老路,即由國家撥款給文化部門,由文化部門對民族音樂創作進行統籌策劃,在民族音樂作品制作完成后,再以公益文化的形式演出、展示。這一體制內發展形式,為民族音樂精華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民族音樂的依賴性,使得民族音樂形成了只求投放、不重產出的不良習慣,導致民族音樂競爭意識低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中,民族音樂必須樹立積極的發展意識,吸收各方資金,拓展投資渠道,用市場化形勢去開展音樂策劃和組織演出。與此同時,民族音樂工作者還要致力于跨地區、跨國家的文化互動框架的構建,加大民族音樂的制作和演出規模,讓更多的人見證民族音樂發展成果,提升民族音樂的市場競爭力。
(三)通過制作機構拓寬民族音樂的演出領域以現代化制作機構為依托,拓寬民族音樂演出領域,是民族音樂實現經濟價值的可靠途徑。這就要求文化單位在遵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貫徹執行音樂制作機構實施法人制度,明確法人代表的責任和義務;收、選拔行業資深人士、權威人士、音樂達人充實民族音樂監制、演出隊伍,明確音樂制作人、商業管理人士的職責,使其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同時用優厚的報酬鼓勵創作團隊推陳出新。在演出上,解放思想,切實轉變觀念,合理應用各種形式的演出場所,以擴展音樂演出的領域,并且推動我國民族音樂市場的繁榮。
(四)加大民族音樂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市場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以往,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音樂制作與演出主要是依賴于政府部門的撥款,而文化部門則是用行政手段加以組織的,主要上是一種公益性教育活動,極少會顧及到其經濟效益。如今,音樂藝術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用市場化方式對民族音樂進行經濟運作已經不可避免。但是,以往的市場運作方式效率較低,已經難以滿足時展需求。這就要求文化管理部門重視民族音樂商業化人才培訓工作,有組織地開展專業人才培訓。學校是藝術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因此,藝術院校、綜合類大學要將民族音樂教學、高素質民族音樂人才培養納入發展規劃中去,爭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音樂表演和管理人才。社會各界也要對民族音樂管理人才培養給予大力支持,共同打造有利于民族音樂管理人才發展的大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為民族音樂創造經濟價值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五)提升民族音樂商業管理隊伍的總體素質就目前來說,雖然從事音樂管理工作的人員為數不少,但是,在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接受過系統的、專門的音樂教育,許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臨時工作者。在民族音樂管理系統中,也有一部分人既缺乏音樂方面的藝術素養,又缺乏基本的市場運作常識??傊?,民族音樂商業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這對民族音樂發展和市場化管理來說,都是不利的。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提升民族音樂商業管理隊伍的總體素質,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重視并加強文化管理公職人員培訓和教育工作,通過市場化運作知識教育、運作模式培訓、管理經驗學習,提高民族音樂商業管理人員的素質,使其從思想、行為上趨向理性的市場化管理方式。與此同時,行政主管單位還要建立健全商業管理隊伍管理制度,加強危機教育、責任教育,提高管理隊伍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使其戒除惰性,樹立強烈的責任心。當然,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還要選拔優秀的管理人員出國進修,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文化管理經驗,做好民族音樂管理工作。
(六)運用政策體系促進民族音樂市場的健康發展在音樂藝術活動日漸頻繁的情況下,為了促進音樂藝術與音樂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政策,就顯得十分必要。因此,行政主管部門在民族音樂發展管理中要做好如下幾點:首先,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定,完善與音樂經濟活動有關的稅收、贊助、收入分配等制度,構建完整的音樂經紀制度框架,使民族音樂市場化運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嚴格從業人員準入認證制度、考核制度,明確從業人員考證、持證上崗細則,對從業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從源頭上純潔管理隊伍。再次,構建良性的民族音樂與市場化運作互動機制,明確各部門、各地區主管部門的權利和責任,避免各部門之間由于利益不均而產生矛盾和沖突,確保民族音樂經濟活動能有序進行。
二、結語
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思想的結晶,民族音樂的發展及其經濟價值的實現,能有效增強傳統文化在全國乃至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行政主管部門和文化工作者應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弘揚和創新力度,積極探索民族音樂市場化運作新路徑,以提升民族音樂的市場競爭力及影響力,為民族音樂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張艷紅單位:商丘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