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編輯應具備的素質
時間:2022-12-26 11:02:46
導語:醫學編輯應具備的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醫療服務人員對醫療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醫療結構中不同地域、科室、人員之間對醫療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醫學科學期刊的發展。目前,在我國范圍內,各大大小小的醫學科技期刊不計其數,且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各個期刊的編輯素質各不相同,其質量也參差不齊[1]。為了提高我國醫學期刊的質量,更好的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服務,有必要對醫學編輯的知識結構與智能結構分析進行探討分析。
一、醫學編輯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對醫學編輯而言,若想實現對各個領域的精通掌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我們在評價醫學編輯水平的時候,常常采用精通、熟練掌握、掌握、了解的方式。但醫學編輯應該具備基本的知識結構,通常來說,知識結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2]:社會知識、醫學知識及文科知識。其中,社會知識主要包括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公共關系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等,醫學編輯則需重點掌握信息論和控制論。醫學知識是醫學編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礎醫學、技術醫學及應用醫學等,由于醫學編輯通常具備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因此能夠根據文章內容給出較快的反應及判斷。同時醫學編輯還應該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的醫學專業特長,及時掌握國內外醫學科的發展態勢。文科知識則主要包括編輯出版知識、外國語、應用文寫作、心理學、邏輯學等;在此基礎上,醫學編輯還應適當涉獵廣告學、編輯美學,為醫學期刊的質量打下夯實基礎。
二、醫學編輯應具備的智能結構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醫學編輯也應該保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身思維結構,更新現有的知識結構,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智能結構。而醫學編輯所應當具備的智能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首先是學術鑒別能力。學術鑒別能力是醫學編輯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其提高的過程也主要體現在日積月累中。通過不斷考量文章中所涉及的方法、步驟、設計流程以及結果,在保證文章內容與醫療實際相符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提高醫學論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是編輯處理能力。現階段醫學期刊之所以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況,主要是因為其中充斥著許許多多的錯別字、病句等。要想提高醫學期刊的嚴謹性,醫學編輯需要不斷對各類用詞用語進行推敲,保證其準確性,避免因專業用語使用不當而導致的論文質量下降。最后,醫學編輯應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雖然醫學編輯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但編輯的工作更傾向于理論操作,而每天面對的大量的醫學稿件,如何快速從中挑選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文章,還是需要醫學編輯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從而能夠與相關醫院建立伙伴關系,不斷開展對新業務、新知識的學習,保證所編輯文字能夠具有良好的時效性。
三、提高醫學編輯綜合素質的措施
首先,可定期開展崗位培訓工作。醫學編輯工作要求相關人員應具備優秀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崗位培訓則是提高醫學編輯這一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醫學編輯的崗位培訓途徑也更加多樣化,電子期刊、電子視頻等資源都大大節省了醫學編輯人員的時間[4]。另外,通過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定期組織醫學編輯到科室進行參觀學習,通過交流,也能大大提高醫學編輯的專業素質。其次,應鼓勵醫學編輯不斷開展自學,在原有知識結果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知識儲備。通過制定自學科目及目的,并開展具有階段性的學習計劃,認真實施,并采用適當的方法對自學成果進行考核。需要注意的是,自學的內容一定要具有針對性,例如主要針對自身的弱勢項目來進行拓展訓練,達到真正有效的目的。再次,加強對醫學編輯人才的有效管理。為保證醫學編輯的質量,應盡量減少相關人才的流失,重視對新近人員的培養考核[5]。在考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相關資質、學位等,還應積極引進新方法,為醫學編輯隊伍增加新鮮血液,不斷提高醫學編輯隊伍的整體素質。
總而言之,不管是醫學期刊內部還是讀者以及患者,對醫學編輯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人們對醫學知識的需求。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醫學編輯勢必會成為人們關注的人群之一,醫學編輯人員也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以及智能結構,更好的投入到醫學期刊的創作中去,更大限度的為廣大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