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探討

時間:2022-07-12 10:14:49

導語: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探討

摘要:利用2013年—2015中國氣象局、貴州省氣象局的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結合《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范,對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格式進行歸納探討,發現相關規范對材料格式的要求既有不一致和不全面的地方,導致決策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字體字號不統一、格式混亂等,影響了服務效果。按照氣象工作法治化及標準化要求,需對材料的基本框架、字體字號、行間距等格式進行規范,并制定相應的標準,進一步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效益。

關鍵詞:林場;營林生產;質量管理

1引言

決策氣象服務是指為決策部門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指揮生產、組織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軍事與國防建設以及重大社會活動保障、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科學決策所提供的氣象信息服務[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氣象災害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決策氣象服務產生的防災減災效益也越來越顯著。但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經常存在格式混亂、字體字號不統一等問題,影響了決策氣象服務的服務效果。王秀榮[2]指出,決策氣象服務產品要使被服務對象閱讀起來感覺美觀、舒適,并對其格式做了規定。張秀紅[3]指出,構成版面設計的形式美,要堅持字體字號應與信息內容、信息接受對象、版式設計總體風格相統一。陳海燕[4]認為,決策氣象服務的載體主要是文字加圖像,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撰寫是服務技巧的綜合體現。王文英[5]認為,公文語體的字體規范可以參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中國氣象局[6]對決策氣象服務產品名稱、服務對象及《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格式作了明確規定。貴州省氣象局[7-8]將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統一規范為《重要氣象信息專報》《氣象信息報告》《氣象信息快報》《專題氣象服務》四種形式,著力打造“防災減災、氣象先行”服務品牌。本文將參照《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要求,結合對悅讀性與傳播效應的需求,反觀各級氣象部門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格式現狀,分析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格式規范,以期進一步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材料質量和決策服務效益。

2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現狀及分析

2.1有關規范對格式的要求不一致

《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規定,材料名稱用小初號方正小標宋簡體字;材料標題用小二號字;摘要用小三號楷體字;正文標題小三號,正文一級標題用黑體;正文用小三號仿宋體字;圖示用小四號仿宋體字。《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定,公文首頁必須顯示正文,一般用三號仿宋體字。標題一般用二號小標宋體字;“簽發人”三字用三號仿宋體字,簽發人姓名用三號楷體字;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印發日期等一般用四號仿宋體字;文中結構層次序數,一般第一層用黑體字、第二層用楷體字、第三層和第四層用仿宋體字標注。《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將字體規定為小標宋體、楷體、黑體、仿宋等,各部分的字號也形成對比,字號適中,給決策者帶來舒適的視覺效果,滿足了公文對悅讀性與傳播效應的追求。《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將字體規定為方正小標宋簡體、楷體、黑體、仿宋等,但字體普遍較小,不符合決策者習慣的公文審美特征,增加了決策者加工的負擔可能會增加辨認目標字詞的難度,甚至導致“知覺混亂”,錯誤的辨認了字符。

2.2有關規范對格式的要求不全面

《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沒有對材料標題字體、正文標題字體、材料的名稱和署名等作出明確規定,也未對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基本框架做出界定。《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明確了版頭、主體、版記等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編排規則。但對行間距僅規定: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并撐滿版心;特定情況可以作適當調整。

2.3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現狀

分別選取中國氣象局的《重大氣象信息專報》、貴州省氣象局的《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等決策氣象服務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從實際調查情況看,中國氣象局的《重大氣象信息專報》的格式基本固定,但沒有參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也未完全按照《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格式來制作;貴州省氣象局的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格式則顯得混亂,字號不協調,部分為追求形式新穎,影響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嚴肅性和可用性。從長遠角度看,這些現象將不利于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日常應用與傳播,對“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氣象服務品牌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3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的建議

3.1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基本框架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作為國家標準,是建立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并充分結合公文的綜合性質的,一定意義上覆蓋面較為廣泛。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各要素也劃分為版頭、主體、版記等三部分,使之與公文的文面美吻合,達到版面簡潔醒目,閱讀舒服方便。具體劃分為:首頁紅色分隔線及以上的部分為版頭,包括決策氣象服務產品名稱、期號、單位、簽發人、時間;首頁紅色分隔線以下、末頁首條分隔線以上的部分為主體,包括標題、摘要、正文、圖形、表格;末頁首條分隔線及以下的部分為版記,包括報送單位、制作人、審核人。

3.2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字體字號

文字是材料的核心,也是視覺傳達最直接的方式。決策氣象服務材料與公文存在差異,但總體風格和特點仍受公文規范的制約,加之決策氣象服務對象主要是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從這一角度而言,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字體字號應規范、勻稱、協調、美觀、易讀,使其符合公文風格,給決策者帶來最舒適的視覺效果。可將字體字號作如下規定:名稱用小初號方正小標宋簡體字;單位、簽發人、日期用三號仿宋體字;標題用二號方正小標宋簡體字;摘要用三號楷體字;正文用三號仿宋體字,正文中第一層用黑體字、第二層用楷體字;版記部分用四號仿宋體字。

3.3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行間距

行距是影響材料的視覺空間的重要因素。書法界有“行距應根據字距而定,字距應根據結字而寫”的說法,由此可見,行距影響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整本風貌。《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規定行距為22~25磅,這與其規定的字號是協調的,但與公文規定的字號相比,則顯得偏小,很可能給決策者一種“拼湊感”,影響閱讀效果。《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對行間距的規定不便于操作。根據公文印制的經驗,采用公文規定的字號并將行間距設定為28磅更適合閱讀。

3.4制定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規范標準

《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并未完全對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各部分的文字字體、字號等作出明確要求,導致各級氣象部門的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字體、字號運用存在隨意突破規范,且追求個性化發展。在決策服務產品要求規范化、專業化的前提下,這個問題日益突出。就貴州而言,目前僅是依據幾個文件對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形式作了規定,并未對格式作明確規定。根據氣象工作法治化及標準化的要求,考慮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制作現狀及可操作性,結合對悅讀性與傳播效應的需求,編制決策氣象服務材料規范標準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結論

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是“防災減災、氣象先行”服務品牌的重要載體,擔任著信息傳遞、理念傳播、品牌傳播的重要功能。格式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決策者對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閱讀效果,直接影響到氣象服務品牌的形象塑造和傳播效果。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為政府部門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參考信息,但由于決策氣象服務產品中文字、圖和表格等的表現形式不統一,影響了決策氣象服務的服務效果。加快決策氣象服務材料格式規范標準的制訂和實施,規范各級氣象部門的決策服務產品和表現形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效益。

作者:夏兆林 單位:貴州省赤水市氣象局

參考文獻:

[1]QXTXXXX—2008.決策氣象服務產品規范(草案稿)[S].

[2]王秀榮.全國氣象服務規范技術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2:78-79.

[3]張秀紅.版式設計中字體字號選擇組合的原則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6(4).

[4]陳海燕.決策氣象服務特征分析及材料撰寫技巧[J].浙江氣象,2015,36(1).

[5]王文英.漢字印刷字體字用規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6]氣減函〔2013〕13號,減災司關于印發2013年中國氣象局決策氣象服務方案的通知[Z].

[7]氣辦發〔2012〕11號,貴州省氣象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通知[Z].

[8]黔氣減函〔2015〕11號,貴州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關于進一步規范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通知[Z].

[9]GB/T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應用指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